介绍几种满族的特色小吃


介绍几种满族的特色小吃

文章插图
1、小肉饭
即满族传统主食扬子饭 。用炒猪肉丁与高粱米焖制 。再多放些水,就会做成鞋子粥 。
2、布缩结
满语指酸菜 。这是满族的主要素菜 。满族生活在冬季寒冷的东北地区,一年有半年要靠窖藏的脱清蔬菜过日子 。酸菜是秋天将新鲜的青菜在缸中发酵而成,味酸 。炖,炒,生拌凉菜,做汤,做馅都行 。
3、秫米水饭
将秫米放水中煮熟,捞到冷水中浸凉即成,多在夏季食用 。
4、饽饽
满语词汇 。用粘米做成,耐饥又便于携带 。满族人春天用黄米、小黄米加豆面做豆面饽饽,夏天用粘高粱面 和小豆泥做苏叶饽饽(外包苏叶而得名),秋天用大、小黄米面、豆泥做粘糕饽饽,油煎或蘸糖吃,香甜可口 。
5、酸汤子
用稍微发酵后玉米面团,用手和特制工具将其挤成筷子粗细的面条,荤炒、素炒或做汤面 。略带酸味,吃起来比较爽口 。酸汤子是粗粮细作的的 好办法 。
扩展资料:
一、满族饮食文化简介:
满族传统主食有停悸 、煮饽饽(饺子)、米饭、林米水饭、高粱米(休米)豆干饭、豆糕、酸汤子等 。尤其喜欢吃粘食和 甜味食品,如饽饽、年糕等 。
流传至今的“驴打滚”、“萨其玛”都是满族传统点心 。火锅、全羊席、酱肉也是满族人传统吃肉方法 。酸菜是他们喜欢的素食,或炒,或炖,或凉拌 。
二、满族饮食特色:
满族食品也极富特色,历来有“满点汉菜”之说 。最能代表满、汉族饮食文化交融的莫过于“满汉全席” 。其菜肴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其中山珍如猴头菌、熊掌、人参、鹿茸等大都是来自东北地区 。
它是满点与汉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时期就已成型,流传了二百余年,乾隆间《扬州画舫录》所载,扬州地方的“满汉席”,已有菜点100余道了 。日常生活中,满族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 。
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每逢过节时吃“哎吉格饽”(饺子) 。每当阴历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风味食品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 。今天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满族饮食文化
百度百科-满族
满族饮食习惯一方面与汉族有相似之处,如吃大米、小米、面食等等 。另一方面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喜吃甜食、过节时吃“艾吉格饽”(即饺子)等 。还保留了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火锅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 。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 。形成了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的惯俗 。
炒面和炒米也是满族的传统食品 。多为春季儿童的零食或成人的间食;炒米,也称作糊米,是将小米炒熟,再用其煮水饭 。用这种方法做饭,米散水清,多为夏季冷食或产妇主食,另以糊米泡水还可以当茶饮用 。最有民族特色的是萨其玛和酸汤子 。
主食多是小米和高粱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粱米豆干饭 。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 。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粱米饭或玉米(米+查)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 。
扩展资料:
满族食品也极富特色,历来有“满点汉菜”之说 。最能代表满、汉族饮食文化交融的莫过于“满汉全席” 。其菜肴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其中山珍如猴头菌、熊掌、人参、鹿茸等大都是来自东北地区 。
它是满点与汉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时期就已成型,流传了二百余年,乾隆间《扬州画舫录》所载,扬州地方的“满汉席”,已有菜点100余道了 。日常生活中,满族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 。
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每逢过节时吃“哎吉格饽”(饺子) 。每当阴历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风味食品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 。今天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满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