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著名的“三远法”是指什么


国画著名的“三远法”是指什么

文章插图
“三远”法 , 指的是在一幅画中 , 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 , 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 。
1、平远 , 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 , 反映的是一种平视的境界 , 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 。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卷》 , 使用的便是平远法 。
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卷》 , 使用的便是平远法 。作品高仅24.9厘米 , 横达120.5厘米 , 场景开展 , 描绘了沙渚村舍、渔舟出没、丘陵长堤、岸柳塘苇的江南清旷平远景象 。
2、高远 , 就是“自山下仰山巅” , 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 就是以高远法的构图方法创作的成功之作 。他的艺术特色 , 除了用笔雄强、坚实之外 , 还善于以仰视的手法 , 表现山峰的高远 , 正如赵孟頫所评:“山势逼人 。”
3、深远 , 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 。王蒙作《青卞隐居图》是以深远见胜的杰作 。作品纵141厘米 , 横42.2厘米 。青卞山本是江南不起眼的小山 。
王蒙以三远法加以夸张 , 为了突出一个“隐”字 , 作者以“S”形的连续取势 , 以重山复岭、密树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 , 沿着溪流的寻索 , 几经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处见到一座草堂 。
其中 , 有一人依稀可辨 , 这抱膝倚床而坐者正是画中的主题人物;隐居者 。《青卞隐居图》的成功 , 就在于塑造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 。
扩展资料:
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 , 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
三远法 , 就是一种时空观 , 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 , 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 , 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
中国古代山水画所追求的就是“远”字 。三远法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个体现 。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 , 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 , 导向无限的空间 , 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远法
三远法是郭熙提出的 。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山水画构图的三远法 , 即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意思是构图可以从仰视、平视、俯视三个角度来看 。
郭熙是北宋绘画大师擅长创作山水寒林之景 , 宗李成法 , 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 , 画树枝如蟹爪下垂 , 笔力劲健 , 水墨明洁 。布置笔法独树一帜 , 早年巧赡致工 , 晚年落笔益壮 , 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 。所画树枝如蟹爪下垂 , 笔势雄健 , 水墨明洁 。
早年风格较工巧 , 晚年转为雄壮 , 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 , 曲溪断崖 , 峰峦秀拔 , 境界雄阔而又灵动缥缈 。宋神宗特别赏识他 , 二十年间 , 恩宠有加 , 将宫中所藏汉唐以来的名画都拿出让郭熙鉴赏 , 并一一品第 。这也就打开了郭熙的眼界 , 使他有可能在取法李成的同时 , 自抒胸臆 , 而将李成画风推向巅峰 , 独步一时 。
当时宫中重要的屏幛 , “非郭熙画不足以称” 。后人将他与李成并称“李郭” 。他早年自学 , 画风工致俊巧 , 后师法李成 , 笔墨渐精 , 晚年则愈益雄壮豪放 。
【国画著名的“三远法”是指什么】郭熙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古木遥山图》等传世 。其中《早春图》成功地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甦醒的细致季节变化 。在绘画理论上郭熙亦有很高建树 , 其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林泉高致》一书中 。
他画山水注重深入体察生活 , 能真实、细致、微妙地表现出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 , 得“远近浅深 , 四时朝暮 , 风雨明晦之不同” , 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 , 另外他还长于影塑 , 在墙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 , 别具情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