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十二时辰对照表


一天十二时辰对照表

文章插图
一天十二时辰对照表如下:
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丑时——1点钟至3点钟;寅时——3点钟至5点钟;卯辰——5点钟至7点钟;辰时——7点钟至9点钟;巳时——9点钟至11点钟;午时——11点钟至下午1点钟;未时——13点钟至15点钟;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 。
一日有十二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
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丑时——1点钟至3点钟;
寅时——3点钟至5点钟;
卯辰——5点钟至7点钟;
辰时——7点钟至9点钟;
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午时——11点钟至下午1点钟;
未时——13点钟至15点钟;
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 。
扩展资料来历: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 。
比如,给甲乙两字配上木(4:48-9:36)、给丙丁两字配上火(9:36-14:24)、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14:24-19:12)、给庚辛两字配上金(19:12-24:00)、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0:00-4:48) 。这些附会并无实际意义 。
古代根据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 。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为<>十二生肖顺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别称:
1、子时——夜半 【yè bàn】: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 。
2、丑时——鸡鸣 【jī míng】:荒鸡 。
3、寅时——平旦 【píng dàn】:平明、旦明、黎明、早旦、日旦、昧旦、早晨、早夜、早朝、昧爽、旦日、旦时 。
4、卯时——日出 【rì chū】:日上、日生、日始、日晞、旭日、破晓 。
5、辰时——食时 【shí shí】:早食、宴食、蚤食 。
6、巳时——隅中 【yú zhōng】:日禺、禺中、日禺 。
7、午时——日中 【rì zhōng】:日正、日午、日高、正午、亭午、日当午 。
8、未时——日昳 【rì dié】:日昃、日仄、日侧、日跌、日斜 。
9、申时——晡时 【bū shí】:馎时、日馎、日稷、夕食 。
10、酉时——日入 【rì rù】:日没、日沉、日西、日落、日逝、日晏、日旴、日晦、傍晚 。
11、戌时——黄昏 【huáng hūn】:日夕、日末、日暮、日晚、日闇、日堕、日曛、曛黄 。
12、亥时——人定 【rén dìng】:定昏、夤夜 。正子时者,乃明日之早,非今日之夜也 。一时有两点钟,前一点钟是夜子,后一点钟是正子 。
十二时辰对照表如下: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23:00-00:59 01:00-02:59 03:00-04:59 05:00-06:59 07:00-08:59 09:00-10:59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11:00-12:59 13:00-14:59 15:00-16:59 17:00-18:59 19:00-20:59 21:00-22:59十二时辰别称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
一、夜半
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 。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
“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当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24小时制,下同) 。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
“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而人们平素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
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 。我国现在的农历是以十一月为正,以夜半为朔的起点的 。尽管古代典籍中对于“朔之始”还有以“平旦”或“鸡鸣”等为起点的多种不同说法,但是,人们总是用夜半子时合朔作为起始点来计算历法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