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的饮食习俗及寓意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 , 在每年的公历2月4日前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 , 正月节 。立 , 建始也 。”立春 , 意味着春季的开始 。此时太阳黄经为31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节气的饮食习俗及寓意 ,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立春的饮食习俗
吃春卷
吃春卷原本是立春节庆习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是 , 现在这种节庆习俗已经淡化了很多 , 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一习俗了 。现在 , 人们更多地用吃面条和饺子代替了吃春盘、春饼、春卷 , 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 故民间广泛流传有“迎春饺子打春面”的说法 。春卷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食品 。时至今日 , 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的春卷已成为许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风味独特、备受欢迎的名点 。
吃春盘
自唐朝起 , 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 。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一书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 , 都人做春饼、生菜 , 号‘春盘’ 。”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 , 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就曾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 , 早去及春盘 。”到了宋代这一习俗更加普遍 , 北宋大词人苏轼曾在其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及这一习俗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 , 杂合食之 , 取迎新之义 , 谓之‘五辛盘’ 。到了唐宋时期 , 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 , 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 , 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 , 并名之曰“春盘” 。
吃春饼
立春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 , 也叫“咬春” 。由于立春时 , 春回大地 , 万物复苏 , 各种蔬菜发出嫩芽 , 人们尝鲜 , 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 , 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 , 取名春饼 , 寓意着五谷丰登 , 也是春天的象征 , 并将它互相赠送 , 取迎春之意 。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 , 食用时 , 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 , 或以春饼包菜食用 。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

吃萝卜
在许多地方 , 立春又叫“咬春” 。北方立春 , 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是吃萝卜 , 俗谓“咬春” 。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 。明人刘若愚《明宫史》载:“至次日立春之时 , 无贵贱皆嚼萝卜 , 名曰“咬春”;清光绪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载:“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 , 谓可以却春困也 。”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 , 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 , 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
立春的寓意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 寅月的第一天 , 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
自秦代以来 , 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夏历以寅月为岁首 , 汉代行夏历 , 规定寅月为岁首 , 故立春为岁首 , 是干支历的第一天 , 又称“岁节”、“岁旦”、“春节” , 代表一岁(回归年)的第一天 , 相当于现在的公历“元旦” 。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
中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 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 二十四节气反映太阳的运行周期 。初一、十五等反映月亮的周期 。辛亥革命之前 , 农历大年初一叫做“元旦” , 立春叫做“春节”;辛亥革命后 , 民国政府宣布废除农历改用新历(即公历) , 从1912年开始 , 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1914年1月 , 民国政府又颁布法令改称农历大年初一为“春节” , 并一直沿用至今 。
按照老黄历仍然是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做为岁首 , “立春”代表春天的开始 , 也代表一年的开始 , 传统命理学的八字也是以“立春”开始计算 , 立春才是生肖属相年的开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