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台,底层逻辑是什么

编辑导读:平台是交易空间或场所,存在现实世界,也存在虚拟网络空间,引导或促成双方或多方之间交易,并通过收取费用而努力吸引交易各方使用该空间或场所,最终追求利益最大化 。本文围绕平台展开了六个维度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
写在前面:这是一篇讲「平台」的文章 。平台的特征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是本文要讨论的 。这个「没想明白」的系列,我会努力更新下去 。
一、平台的概念在讲概念之前先举几个例子 。
淘宝上,有海量的买家和卖家,双方都有收益;有监管有制度,保证模式良性运行;有支付宝这样的工具,可以解决支付和信用问题;啥都能买得到,品类丰富 。淘宝是平台 。
微信上,有内容生产者做公众号做视频号,内容消费者去看去转发 。C端用户把微信当做支付工具用,B端商家用来收钱,用来做营销 。微信是平台 。
购物中心,是品牌商家和消费者的线下交易场 。消费者免费来逛,购买商家商品或服务需要付费;商家要给购物中心交租金,品牌利用这个场打广告也要交广告费,购物中心是平台 。
到这里,引出平台的概念:
平台是交易空间或场所,存在现实世界,也存在虚拟网络空间,引导或促成双方或多方之间交易,并通过收取费用而努力吸引交易各方使用该空间或场所,最终追求利益最大化 。
这个概念是《平台经济》书中,徐晋给出的定义 。念起来没那么顺口,但严谨且合理 。

更容易理解的表述形式、可以更丰满刻画这个事的,是「平台的特征是什么」 。
二、平台的五个特征1. 双边(多边)市场主要指可承载多种角色,且都能在平台中有收益 。
平台的底层逻辑是经济学,所以主要有两种角色:生产者和消费者 。生产者可以提供的服务可以是实物商品,比如服装3C,也可以是虚拟服务,比如视频内容、满减券、门票 。
之所以是双边或多边的,是因为这些角色相互之间是有关系的 。生产者可以通过提供供给商品或服务,不仅可以满足消费需求,也可以带动和重构消费需求 。而消费者会给出反馈,反过来指导和促进生产者 。
就像菜市场一样,要让卖菜的挣到钱,要让买菜的买到菜,这个市场才能存在下去,这两个角色是核心 。但在市场里也有少量卖饮料、开车送货、管理卫生的其他角色,也是有价值的 。可以理解为,市场里的角色越丰富合理,说明这个市场生命力越强 。
2. 网络效应在经济学中叫做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 。规模或具备规模化的能力是前提,然后再拆分为供给规模经济和消费规模经济 。
网络效应大概的示意见下图,这是《平台革命》中讲优步良性循环模式的草图,便于理解 。
上图中有个重复出现的字,就是「更」,意思是「越来越多」,也就是通过这个循环转呀转,这些角色或场景的数量就更多 。所以说规模化是平台的前提,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用户数,是没办法看做平台的 。

规模与网络效应强相关 。如果不具备规模化的能力或结果,也不能说出现了网络效应 。比如上图的循环转起来,意味着带来更多的司机、更多的乘客、覆盖更多的地理位置和时间段 。一个有效的平台,或者说一个对的平台,是能够快速进行规模扩张的 。
供给规模经济,是指生产数量的增加,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降低,从而带来优势 。比如印一本书的单位成本和效率,要比印一千本要高很多;炒一道菜也比炒十道菜的高,毕竟要开一次火 。
需求规模经济,可以用梅特卡夫定律来描述:一个网络的用户数目越多,那么整个网络和该网络内的每台计算机的价值也就越大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互联网,如果全世界只要10个人能上网,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
在这里有个延伸讨论:价格效应和品牌效应与网络效应没有必然联系 。
价格效应是指靠低价吸引消费者,再提升价格获得利润 。这里想表达,不是所有低价促销的行为,都能带来网络的效应 。很多低价行为,只是低价而已,并不能留住用户,也没办法做规模化传播和拉新 。
价格效应的好案例是打车和团购 。靠着低价把网民吸引进来使用,关键是后续可以带来网络效应,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供给和需求的规模效应,所以这两类产品才能成功活下来 。
品牌效应是指依赖品牌认知来连接用户和商品 。但有认知不代表就会有病毒传播,即使有病毒传播也不代表可持续,不能简单的把品牌和网络效应看做因果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