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设计( 四 )


[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
新学期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 。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
新学期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 。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