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风水常识 风水常识( 五 )


水指的是河川、水池及道路 。河川的水质及流速,会直接影响当地人的个性:水质清澈——流速绵延缓慢,居民性格温文,话语轻柔 。
水质浑浊——居民人品必差,贪污、情色行业必多 。水流湍急——居民个性也会急躁、豪迈 。
水流浮、浅——居民大 。
这个不好说 。古代环境学
风水学,在古代又称为“堪舆学” 。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 。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笃公刘,既溥既长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其军三单,度其隰原 。彻田为粮,度其夕阳 。豳居允荒 。”这是《诗经》里的一章,说的是周人的先祖公刘相土尝水,观察山川的阴阳向背,选择居外营建住房,和军民一起治理田地,种植庄稼 。山坡上建筑栉次邻枇,田野丰收在望,好一派悠哉悠哉的田园风光 。这说明至少在周代就有了相土尝水等有必要及实际用途之方案 。在汉代形成了初步的临场校察地理风水的理论 。风水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民俗学、环境学、地理学、水文学及建筑学的角度均有研究的价值 。可惜在唐宋后,不同学派的太极图出现以来,逐步发展成为数支不同生硬的术数之民间信仰行业 。
建筑学的风水
风水原来是建立在环境对建筑物群的影响作为基础的 。建筑学上的风水(环境影响)源自于皇家宫廷建筑 。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御用建筑师为代表,成立了一套趋于完整的风水体系(对于环境影响的成文守则) 。很可惜,现在由于中国御用建筑师采取的都是代代相传的体系,风水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故了解风水的人存世极少,风水面临失传的窘况 。建筑学上的风水,是随逐自然,力求将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使整体环境美化 。并且,根据自然的情况安排建筑布局,包括采光、通风、取景,使得居住者可以更为舒适,追求将人居回归自然的状态 。
信仰风水术
风水在秦汉时开始与民间方术联系起来,和五术的命、卜、相皆有所关联,还说基本构成源自《易经》的卦象,分为看门井灶的阳宅相法与看阴宅的相法等现称玄学术数的民间信仰 。其主要的流派有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等 。风水一词早见于晋朝郭璞:“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 民间信仰理论背景「民间信仰的风水术」的主要理论建基于传统的阴阳学说 。他们借用中国最早的充满哲学思想的周易这儒家经典着作,加上道(主张形神合一,以神守形,以形养神)、释(主张因果报应和轮回思想)、巫(主张神灵对人运的影响)、占星(主张星宿对人的影响),促进了风水的发展 。天地生万物,即人和一切生命体均是天地交互作用的产物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 。太极即原始状态,两仪即天地,四象即四季气象;称太阳(长日照—如夏季),太阴(短日照—如冬季)、少阳、少阴,八卦即八个方位,源自朴素的易经哲理,即宇宙万事万物,信息同源,程序相同,节奏相应 。即宇宙统一场 。这就是天地人合一 。简单来说,风水理论主要是以玄学的阴阳消长理论,配合天(宇宙、太阳等)与地(地球、地理环境)及人(人之居所、所卜葬之地)与时(天地之元运盛衰、万物之生老病死),可惜后来被方士生硬地配上五行干支术数各种所谓克应,形成了祈求达致好运的一门民间信仰 。
范畴
主要分为阳宅风水及阴宅风水: 阳宅风水以生人居住所或办公厅舍为目标的风水选择,除了房舍之外,需一并留意的选择要件包括屋外街道与排水、门位、屋内动线、神位摆放、厨灶位置、办公座位等等 。泛指三层楼以上的建筑物内的单位堪察,称之为阳宅风水 。当然也因罕见的地理因数而有极少部分之例外,其中牵涉阴宅之高深风水原理 。阳宅风水只关系一户人之兴衰 。阴宅风水以去世亲人埋葬地点为目标的风水选择,选择要领包括山脉走向(来龙)、水流向、穴位、埋棺深浅等,而且均需要严格择日以配合先人与后人之八字,以及天上星宿、地下峦头和有穴场的一切事物等之因数 。当中窍秘一般人是不能知晓,绝大部分由古至于均是由地师口传亲授予其入室弟子,即使是父子关系没有正式拜门都不可轻传 。只因真正的阴宅风水好坏是有着可影响一族人以及其子孙兴衰的力量 。亦只有懂得勘察阴宅风水之士,才会被视为是真正的风水师、勘舆学家或是「地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