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设计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接下来是关于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 。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
注意点:
⑴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⑵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⑶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观察:五种电解质HCl、NaOH、NaCl、CH3COOH、NH3.H2O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设计2
一、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
二、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