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完整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哪篇文章

朋友们大家好,关于《人教版》“是人也”和“斯人也”引起争论的这个话题,我本来不想说什么,无论是“是人也”还是“斯人也”,既然教材改了,那我们用之就是了 。但是看了有关专家的解释后,暗示我们“集体失忆”,没有“斯人也”版本,我有点忍不住了,所以想就此事说道说道 。
刚才我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真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大家都记错的原因找到了》
首先,此文将近日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争论话题抛出来 。然后又说:很多网友坚称早年学习时,课本上写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对此,文章中说:主要课本出版社人教社回应称,自1961 年收录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都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当然,也有很多网友晒出图片,证明的确是“是人” 。
包括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汉·赵岐)等,均为“是人” 。
但是呢?虽然找出了证据,证明就是“是人”,但不能改变很多人小时候学的是“斯人”版啊?
而文中提出这个问题: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记错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很不赞同 。凭什么找出几个古籍,然后就认为很多人小时候学的就是“是人”版 。现在的记忆是出现了错误 。
问题是文化是可“流变”的啊!你怎么能拿古人的所谓“证据”来辩驳后人?这有些本末倒置了啊?难道就没有可能教材出现了问题?就是印刷的“斯人也”?而急于扣下“集体失忆”的帽子是不是想掩盖自己的错误?

所以,承认自己错了有那么难吗?
10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材,自1961年收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以来,历套的教材都是“是人”版本 。而且,他们针对此事还查阅了众多古籍,查阅的结果均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那么,《人教版》是“是人也”版本 。其他教材有没有“斯人也”版本呢?毕竟教材不只是只有《人教版》啊!
还真就有网友找出了“斯人也”版本 。大家看图,这是《北京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的《古文三则》 。
在课本中能明显看到,是“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 。
而且去中国国家版本馆中搜索此书的书号(ISBN),也能找到这本教材 。搜索结果显示,此书于2019年一月出版 。
其实,我们老百姓很直接也很实诚,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存在过的是我们不会否认,不会像某些专家有那么多花花肠子,绕来绕去,有的时候会无中生有,而有的时候会把以前的痕迹用自己所谓各种理论掩盖掉 。
所以在《人教版》“是人也”与“斯人也”这件事的争论上,不是我们集体失忆,而是专家这种“自信”更像是掩耳盗铃,以为坚持自己,相信自己的理论,那所有人就都错了 。

荒缪不?
当然,关于“斯人也”的教材不止《北京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中出现过 。有网友还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中找到了“斯人也”的字样 。
其实,专家总是要找点事儿做,所以纠正一下教材里面的内容,我们也理解,但你不能暗示我们是集体失忆啊?不能你专家自说自话,说的话就是圣旨了,高高在上说一不二 。如果严重脱离现实和百姓那就这样的“专家”就是孤家寡人了 。
所以不要用“记忆篡改、解释文化流变!”
那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改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的舆论,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我觉得应该出在某些专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也没有一针见血指出核心问题,毕竟无论是“斯人也”还是“是人也”,就是文化流变的一个插曲,而不是“记忆的神秘学篡改”,而是正常的语言文字流变 。
首先,专家以《人教版》历年教材都写“是人”,好像这就是集体失忆的铁证?
这就太牵强了吧?
难道这么多70后80后都集体失忆了?这又不是科幻片,集体穿越了!虽然《人教版》教材普及比较广,但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用的人教版教材吧?你不能否定其他教材中出现过“斯人也”的事实吧?
所以现在只拿《人教版》这一个版本来定乾坤,想以此一槌定音,是不是太武断和双标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