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祖先在美洲,1492哥伦布从古巴带回玉米,这种当时这种很稀奇的植物 。中国本不产此物,某些电视剧让唐代,宋代人家院子里挂上玉米棒子,那是胡扯 。玉米据说是1512年传入中国 。(我在后面会专门讲述) 。有一种推断说是,中国最早发现了美洲,证据就古代史书中记载扶桑国 。扶桑就是玉米 。现在我把记述扶桑国纪录附上
梁书卷54
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 。作板屋,无城郭 。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 。无兵甲,不攻战 。其国法,有南北狱 。若犯轻者入南狱,重罪者入北狱 。有赦则赦南狱,不赦北狱 。在北狱者,男女相配,生男八岁为奴,生女九岁为婢 。犯罪之身,至死不出 。
我不知道专家是怎么推断的,”扶桑叶似桐”,玉米叶和桐叶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不得而知 。说它初生如笋倒有一定道理 。但以次认为扶桑就是玉米,有些专家未免有些武断 。有人认为扶桑国就是日本,(后来很多时候以扶桑指代日本)但是日本也没有两万余里,唐代日本派遣遣唐使,坐船走南线,快着三日可达中国 。两万余里,这么远就有人认为是美洲 。还有的人郑和下西洋到达美洲,这更叫人匪夷所思 。我自我认为这不大可能是美洲,首先扶桑这种植物不可能是玉米,再个当时美洲没有成熟文字体系,印第安人没有文字,玛雅人的文字是天书没几个人懂 。
哥伦布把玉米带回西班牙,西班牙把玉米带到全世界 。西班牙占据吕宋(菲律宾),很可能玉米从吕宋(伴随而来的还有梅毒,围城里方鸿渐曾经为此做报告) 。资料里说中国最早对玉米记述是嘉靖39年(1552年)《平凉县志》里,当时叫它番麦(和番茄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甚罕,说明当时种植人很少 。因为是新引进品种,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推广就有一个新名字,除了番麦、玉蜀黍、西天麦(好笑,象是唐僧带过来一样),还有包谷、苞谷、六谷、腰芦等名字,(至于其它叫发大家可以贡献几个) 。当时引进来是多用来做副食品 。后来由于它适应性强,且容易栽培,春玉米又比其它春播植物成熟早,易于填补青黄不接时候空白,因此很快成为山区地区农民的口粮,后来逐渐扩散到平原地区 。20世纪50年代后玉米栽培大为发展,超过栗成为第三大粮食作物,(前两位稻、麦) 。
玉米现在多作为饲料使用,当然也开发甜玉米等新品种食用玉米 。请问世界上玉米吃法对多地方是在那里,是在墨西哥(不愧为玉米的故乡) 。玉米还有重要一条做爆米花,三十年代的美国就是爆米花加电影的时代,看电影吃爆米花是当时一种时尚 。
当然玉米也可以酿酒,山区很多地方就以玉米酿酒 。湖北西部有些地方玉米酒就很不错 。
上面有的人提到吃玉米面的时代,那个时代谁没吃过玉米面,那时是有的地方是60%粗粮,40%杂粮 。玉米在那个时代人已留下深刻影响 。
窝窝头也称窝头,是过去劳动人民的主食品种,用玉米面 加少量“起子”(即小苏打)或食碱蒸成,因底部有凹窝得名 。加枣儿蒸制叫枣窝头,调入红糖的称糖窝头,加入葱和盐的称咸窝头 。过去一般百姓只有年节待客或收获小麦季节才能吃上几顿白面馒头,平常都得吃窝头 。当然有些人为了调换口味,偶尔也吃些窝头,现在超市也卖玉米窝头,严格来说不叫窝头,因为它没有窝,它加入麦面吃起来就没有那么粗糙 。过去窝头可是比较粗糙,是越嚼越多让人难以下咽 。老舍先生就是吃窝头长大,所以他的作品就贴近民众,相比而下徐志摩、林语堂、胡适等就了好多庸俗气 。
【三农常识农业常识 三农常识】61,62年粮食困难的时候,我们老家人用麸子(麦子磨面后剩下皮,现在一般用来喂猪)和萝卜在一起蒸窝头,由于没有黏性只得捏成一团一团的 。就是这都是好东西,那时我们那里人什么吃了,树皮,草根,玉米叶 。就差没吃人了 。
推荐阅读
- 训练安全小常识 训练小常识
- 鸡的常识 鸡的常识有什么
- 农村小常识话题 农村小常识
- 农业农村基础知识1000题 农业小常识
- 关于词的文学常识笔记 常识笔记
- 农业常识基础知识 农业常识
- 农业种植知识大全 农业知识小常识
- 实用的生活小常识 农业生活小常识
- 航空基础知识与常识 农学基础知识常识
- 查询小学生农业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