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单身狗问题是一个历史的问题 。在烟尘世间 , 从南到北 , 从古到今 , 这一直是一个统治者积极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 。因为在冷兵器时代 , 人口就是实力 , 人口越多 , 实力越强 。而古代增加人口的一项重要方式就是生育 , 所以古代会有各种政策来促进男女结婚 , 以此来增加生育率 。
一、用政策来促进结婚后来的男子二十岁称弱冠 , 女子十五岁则称及第 , 都是和结婚的年龄有关联的 。据现存资料 , 历史上最早的规定婚嫁年龄的政策出自春秋战国时的越国 , 越王勾践出于复仇的心理 , 战争的需要 , 大力鼓励多加人口 , 但古代不同于现代 , 想要增加人口很难 , 勾践便颁发了如下政策来促进早婚 , 借此来促进人口增加:“令壮者无取老妇 , 令老者无娶壮妻 , 女子十七不嫁 , 其父母有罪 , 丈夫三十不娶 , 其父母有罪” 。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姑娘到了十七岁还没结婚嫁人的 , 要拿她的父母问罪;男性到了二十岁还是自己一人未成家的 , 他的父母同样要受到处罚 。古代的人也是很难的 , 到了一定年龄不结婚还会连累到父母 。
汉朝时期 , 刘邦为了恢复战后人口 , 又将法律规定的女子结婚年龄改成了14岁 。14岁 , 也就是古代女孩子刚刚成年 , 而这意味着刚成年就要结婚 。
后来到了宋元明清 , 早婚早育的政策更是让人有压力 , 唐玄宗在其在位时期就提出“男十五 , 女十三” , 认为这就是可以嫁娶的年龄了 。虽然各个政策规定的具体的年龄不一样 , 但是都集中在这个年龄段 。现代人还在上学读书的年龄 , 家长就怕这时候早恋耽搁学习 , 而人家古代男女早就成双成对老夫老妻 , 而且膝下子女成群了 。
当然 , 最重要的还是一种手段 , 就是“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 。有一句话从古流传至今 , 曰“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后代注释的这三“不孝”就是:第一个不孝 , 是过于顺从父母 , 容忍他们做成错事 , 让他们变成了不义的人;第二个不孝 , 是父母年纪大 , 家里又穷 , 这时候自己却没有当官赚钱;第三个不孝 , 是不结婚不养孩子 , 让自己家的血脉断掉 。
所以 , 在古人的眼里 , 不结婚让自己的家族没有后代 , 这可是一个严重的不孝的行为 。所以 , 古代为了保证自己的家族有后代 , 子女的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全权操办的 , 就连结婚对象的挑选 , 也由父母代劳 , 大都是父母喜欢的类型 。身为儿女 , 大多只有答应的份儿!
二、设立官媒而 , 无论什么时候 , 总会存在一些不遵从安排的子女 , 怎么治理他们呢 , 官媒就出现了 。在古代 , 男女婚配结合的事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 在周代时期有由政府专门设立管理的相关机构 。三国时期 , 媒官也被安排到了一些边疆地区 , 比如九真 , 这说明当时的政府越来越重视婚配嫁娶了 。这一类的媒婆官人就像现在代社会中的婚介所老板 , 只不过那时候是这些老板由官府任命的 。在古代婚礼一直都是没人牵主线 , 靠家长包办促成的 。
官媒的设立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 在那时专门用于为未婚男女配成婚姻 , 职责就像现在的婚姻介绍所 。而先秦时期 , 设立官媒就是很有必要性的了 , 因为很多单身男子要戍守边关没有时间处理自己的婚姻大事 。而未婚男女一旦经过官媒的匹配 , 就强制他们必须结婚 , 不管两者是否愿意 。在晋代的时候 , 女子要么在该婚嫁的年龄找到一个自己中意的人把自己嫁出去 , 要么就等着官府给她找对象 , 这时候不管女方愿不愿意 , 都必须嫁 。
《晋书·武帝纪》中记载 , 泰始九年 , 司马炎则提出了“十七父母不嫁者 , 使长吏配之 。”说白了就是女孩子小姑娘到了十七岁 , 要么父母为自己的女儿找到合适人家把孩子嫁出去 , 要么就让地方领导给她找对象 , 找到谁嫁给谁 , 几乎没有反悔余地 。到了唐朝 , 官媒涉及的除了未嫁的女子外 , 还有未再婚的寡妇 , 总之到年龄没结婚的都会被分配 。想想这都是为了人口的繁荣昌盛 , 也是没有办法啊!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十大未解之谜,秦始皇陵墓到底埋藏着什么不
- 中国古代有哪十大未解之谜
- 有关虚心的古代格言
- 中国古代形成的六艺指什么
- 鳄鱼的眼泪比喻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鳄鱼的眼泪比喻什么
- 关于创业的古代名言
- 数字12代表什么意思求救 数字12代表什么意思
- 什么称臣的四字成语 什么称臣的成语
- 古代天文异象
- 老夫少妻的十大坏处 老夫少妻的十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