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公众号上的割韭菜广告,有些真的挺无语的 。
因为他们的文案实在是太离谱了,比如这个:
看看这些关键词,「轻松」、「简单」、「三五天」、「日赚10000」,每个名词都是一把刀,刀刀扎在了人性的弱点上 。
稍微懂点逻辑的人都能知道,这种课程不靠谱 。
但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投放广告的人 。
他们才是真正能日入过万的人,甚至远不止日入过万,我知道几个类似的培训机构甚至都月入千万 。
有些人可能会疑惑,他们这么垃圾的文案还能赚钱?真的有人会上当吗?
其实,但凡我们经常在公众号上看到的广告,稍微想想就知道,他们背后的模式都非常赚钱 。
因为投广告是要花钱的,尤其是公众号上的大V的广告,很贵 。
能够大规模投放广告,恰恰说明他们很赚钱,不然怎么支付这些高额的广告费呢?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能频繁刷到某家公司,或者某个行业的广告 。
这些广告有些非常low,但是他们却是真的赚钱 。
甚至,如果你看的广告足够多,就可以通过广告来判断,最近哪些行业火了,做什么的人开始赚钱了 。
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广告有那么多明显的逻辑漏洞,但是依然还是很赚钱呢?
相信认真读过前几天这篇文章的朋友应该很容易理解 。
赚不赚钱,并不看谁技术含量高,而是看谁对目标用户的需求理解深 。
他们紧紧抓住了目标用户的需求,所以能赚很多钱 。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他们身上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 1 ——
理解用户需求
什么是用户需求?
比如某一天下大雨了,地铁口堵了很多人出不了站,他们需要什么?需要雨伞 。
地铁口堵着的乘客就是目标用户,雨伞就是他们当下的需求 。
为什么我们要理解用户需求?
举例来说,外面是晴天,我们带着一堆雨伞去办公楼里推销,能卖出去吗?可能也能,但是肯定买的人非常少 。
最后赚到的钱可能还不够油钱 。
但是如果下大雨了我们去地铁口卖伞呢?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买,哪怕伞的质量差一些,贵一些,也一样能卖出去 。
我们可以看到,用户需求就像一张藏宝图,洞察了用户需求,就知道了宝藏的埋藏地点 。
当然,这个案例比较简单,多数情况下,洞察用户需求会比这复杂 。
比如,大多数人认为,茶叶是用来喝的,喝茶是一种用户需求 。
而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发现,茶叶除了用来喝,还被用来送礼,于是,他针对送礼这个需求设计了小罐茶 。
我们可以看到,人人都能洞察的用户需求价值很小,因为竞争很激烈 。
反过来,那种只有少数人能洞察的用户需求,价值就会比较大 。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洞察这些大多数人无法发现的需求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解决另一个问题 。
为什么有些用户需求,大多数人洞察不了?
—— 2 ——
用户视角与知识的诅咒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然而大多数人都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
比如,「挤地铁是痛苦的」,每个在大城市生活的白领对此都深有体会 。
然而,如果把这件事告诉一个农民伯伯,就算我们描述地再绘声绘色,他还是无法理解 —— 在他眼里,乘地铁可能是奇妙的或者是很洋气的体验 。
再比如,有人因为工作全世界飞,乘飞机对他们来说是再痛苦不过的事情了 。
同时,有人一辈子都没有坐过飞机,经常梦想着能够体验飞行的感觉 。
前段时间,上海、北京相继推行垃圾分类,但是上海、北京对于垃圾的称呼却不同 。
上海的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
而北京则分为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 。
虽然说法不同,但是其实是同样的分类标准 。
事实上,他们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
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北京负责给垃圾命名的工作人员要比上海的工作人员更具用户视角 。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先看看上海市民的困惑 。
从这些困惑就可以看出,上海市民需要花费比北京市民多得多的精力去记忆 —— 到底什么东西属于干垃圾,什么东西又属于湿垃圾 。
【各种漏洞赚钱方法大全【利用漏洞赚钱的骗局】】 但是也不要嘲笑上海的工作人员蠢 。
推荐阅读
- 黑小麦面的各种吃法 黑小麦的各种吃法
- 只做网上外卖的快餐店能赚钱吗 只做外卖的快餐店赚钱吗
- 不体面却赚钱的工作丢人么 不体面却赚钱的工作
- 快40岁的女人学点什么好挣钱 40岁女人学什么手艺赚钱
- 鞋厂刷胶的危害是什么
- 百度文库怎么赚钱
- 做苗圃赚钱吗 干苗圃的别人能赚钱为什么你不行
- 理财是怎么赚钱的是真的吗 理财是怎么赚钱的靠谱吗
- 关于挣钱的句子赚钱励志的句子 挣钱励志的句子
- 夜市摊卖什么最赚钱 夜市上摆摊卖啥简单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