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传统食物和养生知识

元旦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 。中国古代曾以 腊月、 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但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旦的传统食物和养生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1、年糕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 。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 。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 。
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 。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
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 。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 。
2、饺子
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 。”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 。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 。
可能出自蒙古语 。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 。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 。

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 。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 。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 。”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
3、糍粑
烤炸出来的糍粑是最饱眼福的,颜色金黄,然后又是圆圆的 。不过炸出来的糍粑需要放些糖,或者加上一些佐料才会好吃些 。
但是炸糍粑会因为经过高温油炸的东西里面的营养等成分都会大打折扣 。
试想一下,冬天在燃得正旺的火炉上放一个小壶,里面热着甜酒,甜酒里有一块一块的糍粑 。家人就围在火炉边,端着甜酒,吃着糍粑,谈着白天发生的事情 。煮出来的糍粑是温馨的 。
4、五辛盘
五辛盘又称辛盘、春盘 。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 。魏晋以下,元旦日有食五辛盘的汉族传统民俗,意在尝新 。
源于汉代立春日食生菜 。立春吃五辛盘,是古人在立春之日以蔬菜、水果、饼饵盛于盘中馈赠亲友的习俗 。

晋代《风土记》中说:"元日造五辛盘","五辛所以发五脏气,即葱、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也就是现在的:葱、蒜、韭菜、油菜、香菜 。
5、椒柏酒
椒柏酒指椒酒和柏酒 。中国民间风俗 。农历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 。
汉 崔寔 《四民月令·正月》"各上椒酒於其家长"原注:"正日进椒柏酒 。椒是'玉衡 '星精,服之令人能老 。柏亦是仙药 。进酒次弟,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 。"
配方:川椒37粒,侧柏叶7枝,白酒500毫升 。
【元旦的传统食物和养生知识】制法:将前2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
功用: 解毒、辟瘴气 。
主治: 瘴气、瘟疫等时气 。
用法: 口服 。每日早晨空腹温服10毫升 。
1、不能暴饮暴食
元旦期间,饭菜品种丰富,琳琅满目的食物、水果、糕点等让不少人禁不起诱惑,饮食常失去节制,使胃肠负担加重,从而出现腹胀、食滞、消化不良等现象 。

缓解积食最简单的方法是喝茶,喝茶能帮助分解脂肪,另外注意荤素搭配 。
2、天气干燥,注意降火
元旦前后,家里家外事务繁多,加之过食油腻、生活规律常被打乱等,使有些人的身体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引起生理机能紊乱,从而导致“上火”,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脸上起痘等 。
如果上火的话,可以炖点冰糖雪梨降降火,或者泡点菊花茶 。
3、室内温度要适宜
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 。若室温过高,会令人感到闷热或干热而头昏脑胀,萎靡不振 。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 。
尤其是在北方,室温过高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 。而室内温度过低,则会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令人感到寒冷;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颤: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甚至引起关节炎病等 。
4、健康出行
出去玩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如果容易晕车的话要记得带上晕车药,最重要的是安排好行程,留出缓冲的时间来调整状态,这样才能玩好,身体的状态也会好,千万不能疲劳过度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累了就休息,不要透支自己的体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