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来两句所写 , 待起未起之情景也 。故第三句紧接懒起 , 起字一逗——虽曰懒起 , 并非不起 , 是娇懒迟迟而起也 。闺中晓起 , 必先梳妆 , 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 。“弄妆”再点题 , 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 。其双管并下 , 脉络最清 。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 , 远与“懒”相为呼应 , 近与“弄”字互为注解 。“弄”字最奇 , 因而是一篇眼目 。一“迟”字 , 多少层次 , 多少时光 , 多少心绪 , 多少神情 , 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
梳妆虽迟 , 终究须有完毕之日 , 故过片重开 , 即写梳妆已罢 , 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 。其前镜 , 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 , 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 。所以照者 , 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 , 而两镜之交 , “套景”重叠 , 花光之与人面 , 亦交互重叠 , 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 , 尽得神理 , 实为奇绝之笔 。
词笔至此 , 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 , 后面又忽有两句 , 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 , 新鲜之“花样子”也 , 剪纸为之 , 贴于绸帛之上 , 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 。盖言梳妆既妥 , 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 , 而此新样花贴 , 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 。闺中之人 , 见此图纹 , 不禁有所感触 。此处之所感所触 , 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 , 梦起迟妆者相应 。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 , 回互呼应之妙 。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 , 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 , 而妆毕簪花照镜 , 而穿上新罗襦之 过程 。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 , 极清晰明了 。此词写闺怨之情 , 却不着一字点破 , 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 , 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 。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 , 双双金鹧鸪” , 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 , 而且以咏物衬人情 , 更见蕴藉 。
在格律上 , 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 , 而“照花前后镜 , 花面交相映”二句 , 不仅平仄合于律句 , 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 , 置于换头之处 , 吟唱时 , 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 , 抑扬顿挫 。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大中(唐宣宗年号 , 847—860年)后期 , 具体时间不详 。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 , 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 , 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 。据此可知《菩萨蛮》诸词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其时当在公元850年(大中四年)十月至公元859年(十三年)十月之间 ,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编为大中六年(852)前后 , 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
推荐阅读
-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拼音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 回中作温庭筠 回中作
- 八大菩萨的坐骑分别是什么
- 地藏王菩萨身边的动物是什么
- 四大菩萨的坐骑分别是什么
- 受菩萨戒能吃鸡蛋吗【佛门弟子可以吃鸡蛋吗】
- 文殊菩萨是管什么的
- 如懿传苏绿筠结局是什么
- 只狼菩萨谷怎么去
- 南无加特林菩萨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