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文学常识( 二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26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羊脂球》(1880) 《一家人》(1881) 《我的叔叔于勒》(1883) 《米隆老爹》(1883) 《两个朋友》(1883) 。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 。东:向东 。
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于:介词,向 。
○“事急”点明背景,“求救”点明目的 。曹军压境,加速孙刘联合的进程 。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诣:到,去 。
亮见权于柴桑 。见:谒见 。

柴桑:古地名,故城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当时孙权在此驻军 。说(shuì)权曰:“海内大乱 。
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说:劝说 。
海内大乱:指汉末黄巾起义以及随后军阀割据的局面 。海内,四海之内,指中国 。
收众:招收人马 。汉南:汉水以南,这里指刘备投奔刘表后在樊城、新野驻军,积聚了一些力量 。
“江东”“汉南”的前面都省掉一个介词“于” 。今操芟(shān)夷大难(nàn),略已平矣,芟:消除 。
夷:削平 。大难:大患,指袁绍、袁术、吕布等割据势力 。
略:大致 。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
遂:于是,就 。英雄无用武之地,指刘琮降曹,荆州被曹操占据,刘备失去抵抗的地盘 。
用武:施展才能 。故豫州遁逃至此,遁逃:逃避 。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愿:希望 。量力:估计自己的力量 。
处之:对付这种情况 。之,指当时曹军南下的情况 。
○不回避刘备战败的事实,突出孙曹的矛盾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以:介词,用 。
吴越之众:指东吴的人马 。吴越,指孙权据有的江东地区,春秋时吴国和越国在这里建国 。
中国:古汉语中所说的“中国”,通常是一种地域概念,指中原地区,这里指曹操的力量 。抗衡:相对抗 。
不如早与之绝; 之:代词,代曹操 。绝:断绝关系 。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按兵:按兵不动 。按,止 。
束甲:把铠甲捆起来 。按兵束甲指停止军事行动 。
北面:面朝北,称臣的意思,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 。事:侍奉 。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外托服从之名: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 。当时孙权接受讨虏将军的封号,名义上是向汉王朝称臣的,而曹“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孙权在名义上也服从曹操 。
外,表面上 。而:连词,表转折,却 。
犹豫:迟疑不决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断:决断,决定 。
无曰:没有几天,意思是很快 。○激将法,切中孙权要害 。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苟:假使 。遂:副词,就 。
○孙权抢白一句 。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田横:齐国的贵族,秦亡后自立为王 。
刘邦统一天下后,他带着部下五百余人逃到海岛,刘邦召他人朝做官,他不愿意臣服于汉朝,走到洛阳附近就自杀了 。耳:语气词,含有“不过如此”的意思 。
犹守义不辱; 犹:还,尚且 。辱:屈辱 。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zhòu),王室之胄:王室的后代 。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
胄:后代 。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
盖世:超过当世,没有人比得过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事:指与曹操争天下之事 。
不济:不成功 。此乃天也:这是由于天意 。
安:怎么,哪里 。复为之下:再给他做下属 。
复,再,这是相对于刘备曾投靠过曹操而言,如果这次向曹操投降,就是“复为之下” 。为之下,双宾语,给他做部下 。
之,代词,代曹操 。下,部下,下属 。
○运用田横守义不辱的典故,慷慨陈辞,再激孙权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