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简介及传统习俗( 三 )


吃粽子的风俗 , 千百年来 , 在中国盛行不衰 , 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三、悬挂艾叶、菖蒲 , 喝雄黄酒
在端午节 , 人们把插艾和菖蒲、喝雄黄酒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房檐下 , 或悬于堂中 。端午节前后是一年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智慧的古人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驱邪避瘟的作用,为健康保驾护航 , 具有一定养生意义 。
艾 , 又称艾蒿 , 有野生的 , 也有家种的 。它的茎、叶含有的挥发性芳香油的奇特芳香 , 可驱蚊蝇、虫蚁 , 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 , 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艾柱”是中医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 现美容馆及养生会馆都用艾柱为顾客祛湿寒、理气血 。
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 , 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 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
饮雄黄酒的习俗 , 以前在长江流域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 , 病魔都远走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 , 俗称“鸡冠石” , 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 , 并含有汞 , 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 , 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 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 。在没有碘酒等消毒剂的古代 , 用雄黄泡酒 , 可以祛毒解痒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 , 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 , 意在消毒防病 , 蚊虫不叮 。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 端午节上山采药 , 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
四、吃鸡蛋、撞鸡蛋
因为蛋形如心 , 民间相传吃啥补啥 , 吃蛋生心 , 吃了鸡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端午节吃蛋一方面是为了图吉利 , 祈祷一年不生病 , 另一方面则是改善生活 。最早主要是吃鸡蛋 , 后来就每逢端午 , 都要煮上各种蛋 , 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端午节吃鸡蛋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 而传说在吃煮鸡蛋前做撞碰鸡蛋的游戏非常吉利 , 胜出者更会迎来好运 。当然 , 玩过这个游戏的人都知道挑选大个的、瞅着比较坚硬的蛋 , 用实心的小头那端去撞 。
五、挂五彩线、葫芦、走马芹、佩香囊
端午节这一天 , 家家会给小孩手腕、脚腕、脖子上戴五彩线 , 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五彩线是用青、白、红、黑、黄五色丝线编成 , 代表木、金、火、水、土 , 又象征东、西、南、北、中 , 民间认为它蕴涵着五方神力的庇护 , 称为“五彩龙、”“长命线” , 可以驱邪除魔 , 祛病强身 , 吉祥平安 。后来便不再仅仅用这五种颜色 , 只要是五种线 , 越新鲜越好 , 小孩子更喜欢 。实在没有 , 那就只要五种颜色的线就好了 。有的挂上小桃核或铃铛 , 特别漂亮 。尤其是挂铃铛的 , 随着身体的移动 , 叮当作响 , 悦耳动听 。随着社会的进步 , 五彩线也不断创新 , 现在都编五彩绳 , 既结实又好看 。
端午节又称“小儿节” , 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恶月 , 天气炎热 , 易生疾病 。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 。当之后的第一声雷声中 , 剪掉的五彩线随水冲走就会变成小龙 , 带走你身上不吉利的东西 , 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 , 好运会伴随一年 。
葫芦有“福禄”之意,有收集福气的作用 。本为藤本植物的葫芦 , 藤蔓绵延则寓意万代绵长 。葫芦的形状与太极阴阳极为贴近,可以收纳不吉之气,易进不易出,因此在端午节,民间有用葫芦去病化煞的习惯,可将葫芦挂在家里或门口或戴在身上,能避邪驱瘟、带来好运 。
走马芹 , 别名又叫野白芷、野芹菜花、毒芹根等 , 具有祛风消斑的功效 。走马芹为剧毒植物 , 只能外用 , 不能内服 。据说端午室内悬挂走马芹有驱赶蚊虫的功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