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自动驾驶独立【滴滴无人驾驶车辆什么时候上线】

6月11日消息 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申请,拟于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 。
在招股说明书中,滴滴将自动驾驶列为了四大核心战略板块之一,此次募集资金中,30%会用于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和电动汽车技术能力 。
在滴滴向资本市场描绘的未来科技出行蓝图中,自动驾驶绝对含金量最高的版块之一 。招股书中还披露A轮融资后,自动驾驶子公司的最新估值是34亿美元 。
但现实是,自2016年进入自动驾驶领域,5年过去滴滴自动驾驶在商业化应用方面其实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已经拥有超过100辆自动驾驶汽车的车队,但这离设想的Robotaxi商业化应用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
在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量产赛道上,各家企业鉴于现实因素开始尝试不同的落地路径,除了Robotaxi,无人配送、干线物流等等各类场景都出现了多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身影,更有百度已经亲自下场造车,并与多家车企合作来实现量产 。
近期,滴滴获得了来自广汽的投资,双方还计划合作来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应用,计划打造一款真正前装量产的全无人驾驶车 。此前,滴滴也与北汽、比亚迪达成类似的合作协议 。
只是每次与车企的合作,滴滴的用词都非常讲究:和北汽,是共同研发高级别自动驾驶定制车型;和比亚迪、一汽奔腾等合作,是打造定制版网约车,用于数据采集和软件迭代 。
不过,无论是面对消费端的全无人驾驶车型量产,还是面对出行端的无人驾驶共享出行,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全面开启恐怕还需要5-10年时间,预计期间将经历1-2轮的淘汰、整合并购潮 。
滴滴如何才能笑到最后?

滴滴在招股书中将其业务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以及其他业务(共享单车、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
这三大业务在2020年滴滴总收入中占比分别为94.3%、1.6%和4.1% 。招股书显示,2018至2020年滴滴的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和1417亿元;2021年Q1,滴滴的营收为422亿元 。
但滴滴整体业务多年的亏损需要警惕 。2018年、2019年、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150亿元、97亿元、106.8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利润为54.83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净亏39.72亿元,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
单看中国出行业务,滴滴已经实现盈利 。除了2018年经调整息税前利润显示亏损2.74亿元,这一数据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是盈利38.4亿元人民币和39.6亿元人民币,另外2021年一季度为36.2亿元人民币 。
其中,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其他业务在2018、2019和2020年收入分别为17亿元、49亿元和58亿元,2021年一季度为21亿元,该板块业务很大可能处于亏损状态 。
同时滴滴还在招股书中提示,由于要不断在技术、新业务及投资等方面进行投入,滴滴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 。
随着招股说明书的披露,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的相关情况也浮出水面 。截至2021年一季度,滴滴自动驾驶团队人数超500人,拥有超过100辆自动驾驶车队 。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的主要测试和试运营重心均在上海嘉定 。其在上海共有530公里的道路可以进行测试 。此外,滴滴自动驾驶还在北京和加州获得测试牌照并展开路测 。

招股书显示,滴滴持有自动驾驶子公司共70.4%股份,对该公司掌握绝对的控制权,这主要因为滴滴参与了多轮融资 。
在滴滴描绘的未来科技出行的战略蓝图中,自动驾驶最为核心的一环 。反过来,对于自动驾驶子公司来说,滴滴庞大的用户数量、车队规模、出行平台与网络是其自动驾驶技术变现的载体和资源优势 。
但5年过去,滴滴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之路依旧漫漫 。
当初考虑到长期亏损,母公司资金能力有限,滴滴自动驾驶分拆寻求外部融资是必然 。
2017年滴滴自动驾驶独立,后来还升级为子公司,随之摆在面前的除了寻求外部资本支持,还面临着技术落地、量产和商业化的现实问题 。
2019年滴滴拿到由上海颁发的国内首批自动驾驶载人示范应用牌照,作为首批在上海获得测试牌照的企业之一,至今的大本营依旧在上海嘉定 。
然而,就技术成熟度、测试等层面,自动驾驶已经趋于转折拐点 。在测试车方面,各家的软硬件技术已经趋同,接下来的竞争转向谁能第一时间实现车规级软硬件以及前装量产L4 。
多年过去,Robotaxi通向真正商业化的道路并没有清晰,业界对具体的时间表也并不乐观,比如有观点认为,5-10年内恐怕很难进入大规模商业化运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