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端午节有关的高考作文600字范文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酒 。龙船下水喜洋洋 。”每当大家听到这首童谣,就会想到端午节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高考作文600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
与端午节有关的高考作文600字1
端午节到了 。爸爸出差还没有回来 。妈妈说:“咱去姥姥家吧,姥姥家人多而且很热闹 。”我听了以后就别提多开心了,太好了!去姥姥家喽!
到了姥姥家门口,抬头就看见门上插了一株草,叶子的形状有点像菊花叶,颜色发白 。我很好奇,凑上去闻一闻,嗯!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我说:“姥姥,你们家门上插的是什么草呀?”姥姥说:“这个呀,是艾草,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每当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上插上艾叶还有大蒜什么的,象征着驱蚊驱虫的 。”
一进门满屋弥漫着清香的粽子味道 。我跑到厨房一看,啊!一大锅煮好的粽子,静静的躺在那里,好像就等我品尝呢!
我看这一锅粽子有点与众不同,便问:“姥姥,你家的粽子怎么和其他的不一样啊?”
姥姥说:“当然了,这是你舅妈自己包的,超市里买的可无法相比!你舅妈昨天包的一下午,我又煮了半晚上,熟了以后就闷在锅里,现在温温得吃正好呢!就等妮妮宝贝儿来吃呢!”说着,姥姥从锅里拿了一个剥开递给我,粽子很软,糯米、蜜枣、花生融为一体,白白的糯米已被蜜枣染成了糖色 。我迫不及待的就是一大口 。蜜枣的甜,花生的香,糯米的粘软,在我的嘴里直打架,仿佛是在说:“是我的味道好,是我的味道好 。”
我满嘴粽子含混不清的问:“姥姥,为什么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呀?”

姥爷赶紧说:“过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因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而感到绝望,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了汨罗江 。人们热爱这位诗人,怕河里的鱼虾吃屈原的遗体,就煮米饭撒在江水里,赶快划着舟打捞屈原的遗体 。因此,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吃粽子,划龙舟 。所以就有了 端午节 。”原来如此 。
我在姥姥家玩得好开心呀!和侯腾哥哥打羽毛球,和舅妈斗嘴,在姥姥床上撒娇,听姥爷讲故事 。不知不觉已经晚上9点半了,我和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姥姥的家 。临上车的时候,姥姥还从窗户里探出身子说:“到家给我来个电话啊!”
回家的'路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在面前闪耀 。透过车窗我看到街道两旁,到处是人流涌动,卖小吃的,卖瓜果的,真热闹!我在想,今天过得真开心,同时也让我懂得了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插艾叶,赛龙舟,包粽子,真有趣!
与端午节有关的高考作文600字2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 。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 。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 。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 。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
二是插艾蒿 。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 。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 。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
三是扎五丝 。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 。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 。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 。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

四是戴香囊 。老家叫香布袋、荷包 。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 。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 。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 。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