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教师资格《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一(4)( 三 )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8分)
30.(16分)以下是某教师在讲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时发生的意外事件 。
教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着课 。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手里举着一本书说:“老师,刘欣在看小说 。”“把书还给我!”刘欣满脸涨得通红,企图把书抢回来 。“就不给!”教师严肃地走下讲台拿过书 。他发现书名是《明朝那些事儿》,不禁有点惊讶 。没想到学生中有人会对历史感兴趣,居然还是一位女生!教师知道她很好强,简单的惩罚必然适得其反,何况这是一个值得教师心中“暗喜”的违纪行为?
请回答:
(1)意外发生前,教师采用的是哪种学习策略?意外发生后,教师为何“暗喜”?(6分)
(2)你如果遇到相同的意外事件,会作何处理?请说明这样处理的用意 。(10分)
31.(16分)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新航路开辟影响时的教学过程 。
师:请同学们再来想一想,新航路开辟的完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生阅读资料并思考问题)
(l)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他还要感谢( ) 。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2)在当时,非洲的咖啡为什么会出现在美洲人的餐桌上?
(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什么人?黑人是不是自古就生活在美洲陆上?
请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三则资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师:玉米的原产地在哪里?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到欧洲的?非洲的咖啡是通过什么渠道到达美洲的?生长在非洲的黑人为什么去了美洲?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58-59页,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 。
(1)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在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 。
(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 。
(4)对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白银的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
(5)对全球: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状态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
(结束语)勇敢探索的航海家们开辟了新航路,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问题:(1)你觉得该老师的做法有什么优点和问题?(9分)
(2)请你给出改进建议 。(7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2分)
32.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材料二 课文摘录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
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一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
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考点
课程的作用:
课程在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