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答题技巧 常识的答题技巧( 二 )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该题要算出商品价值总量,我们就要理清课本关于商品价值总量的知识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 。首先了解到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的数量,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当社会生产率高时,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就会增多,从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就会减少,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变小 。
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其次看清该题设问的对象是该企业不是全国,时间是2011年不是2010年,就必须要算出2011年单位商品价值量:132÷(1+20%)=110(元),该企业2011年生产商品的数量:10(万件)*(1+10%)=11(万件),最后,计算出2011年该企业价值总量,即110元*11(万件)=1210(万元) 。
二 提高非选择题的得分率高考的题型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选择题,第二大类是非选择题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在做好选择题同时,更要避免非选择题失分,因此提高非选择题得分率对取得高分有着重大作用1、思维要严密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近年来高考题中常出现答案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考题,这类题测试的目标不单是考察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思维单一的学生往往由于定势的束缚导致解题时出现错解或漏解 。

学生要展开合理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进一步发展思维,产生创新意识 。例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如何扩大内需 。
试题要求考生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考核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要从《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找出与该题的联结点,第一单元明确指出收入和物价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扩大内需就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信心,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
第二单元生产决定消费,扩大内需就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侬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单元从财政与消费的关系看,扩大内需就要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
第四单元从消费与又好又快发展看,扩大内需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优化出口、投资、消费的比重 。这样分析解答要点齐全,不会漏解 。
2、表达要规范和全面在学生的书面文字表达中经常可以看到文字表达的时空次序感不强;表述层次混乱,描述的内容的主与次、重点与非重点、详与略的区分度不高,用语量无科学的分别;简单重复,多赘语;在概念的定义与使用中,对概念的外延及事物间因果关系等的把握不符合基本的逻辑规则 。表述中大量使用非专业性术语,混乱啰嗦,往往丢失一至几个要点分 。
表达要规范和全面需要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知识结构是政治学科文字表述能力提高的基础 。
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构建,一方面能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地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 。另一方面,也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能使文字表达显得更加精练,更加贴切,更不易出现歧义 。
学生在做非选择题时要认真审题,理清思路,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以要点化的方式,言简意赅,次序有然,把与该题联系最密切的要点放在前面,用正确的学科语言,认真工整地书写,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述出来 。诚然,高超的答题技巧需要我们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厚实的理论素质与现实敏锐力,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答题才得心应手 。
一、中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1、重视加强识记与积累,做到准确无误,一锤定音 。
常用汉字(词)的音形义,标点符号的基本使用规则,常用成语的意思、词性、感情色彩(褒贬)、用法,常见病句的类型,重要作家的国籍、代表作、成名作、地位与评价、讲读课文的体裁、主体与主要写作特色等等,这些知识点再复习迎考阶段要下功夫准确记诵,牢固掌握,千万不能张冠李戴、似是而非
2克服思维定势,提防命题陷阱,排除干扰 。
命题老师可能会在同学们平时很熟悉的题目上作文章,以此来考查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能力 。这类选择题往往乍一看似曾相识甚至答案都是固定的,但正因为如此,就更容易上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