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国真实存在过吗?“夜郎自大”怎么讲呢?

“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出自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一句,全诗如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王昌龄此次被贬的原因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而他的朋友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国真实存在过吗?“夜郎自大”怎么讲呢?】 诗里面的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情怀 。而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应该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 。
而大家熟悉的“夜郎自大”的典故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待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 。"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 。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 。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 。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 。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
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
"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 。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 。
夜郎是我国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 。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 。
所以,由此可见“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是县而不是夜郎国和典故“夜郎自大”夜郎国的不是同一个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