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

北洋时代离我们很近,但许多事情我们并不真的了解 。
例如冯玉祥杀害徐树铮,其中内幕少有人能说透,黑哥原先的看法也很简单,直到查到这份珍贵的北洋时期史料——
民国十三年,直(以吴佩孚为首)奉(以张作霖为首)两系开战以前,段祺瑞、张作霖、冯玉祥即秘密成立了一个三角联盟,三方约定,合力倒吴,事成之后,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张作霖所辖的奉军仍退回山海关以外,不再过问关内之事 。北洋大政,均有执政主持,军人不得干预 。
不料,直系吴佩孚败北后,奉军长驱而入 。张作霖首命李景林为直隶督办,同时命令张宗昌在天津四郊收集直系溃兵,大事扩张部队 。
冯玉祥见张作霖野心勃勃,在天津会议上面责张作霖不应背约寒盟 。但张作霖不予接受,并且反唇相讥地说,直军之败,全是奉军力战之功,裂土酬庸,理所应当 。你冯某人不过投机取巧,因人成事,今日能分得一杯残羹,即应知足,何必多事 。
因此事,双方闹得剑拔弩张,大有兵戎相见之势 。
其实,此时的冯玉祥,羽翼未丰,外强中干,此番向张作霖发难,只是虚张声势,想以此达到讨价还价的目的罢了 。
但刚刚上台,实为傀儡的段祺瑞,却误以为真,甚恐双方果真打起来,那样刚到手的执政,非随之垮台不可 。为了避免此种情况,于是段祺瑞极力从中调停,答应任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允许其部向西北各省发展 。作为平衡,之后段祺瑞又答应张作霖的奉军,可以沿津浦路向南发展 。

此番议定之后,冯玉祥立即任命心腹鹿钟麟为京畿卫戍司令,控制京城,布下一个挟天子令诸侯的政治局面 。与此同时,冯玉祥又命其国民二军胡景翼南据河南,其国民三军孙岳占据河北保定以南和大名一带,紧接着又派嫡系大将张之江、李鸣钟、马福祥、刘郁芬以及孙连仲等,分据察、绥、宁、甘等四个省区 。
张作霖自然也不肯甘居人后,与之对应,他命令张宗昌、杨宇霆、姜登选等分兵南下,相继占领了山东、江苏、安徽三省 。
以上就是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后至民国十四年八月以前的军事态势,也就是冯、张争雄所布的棋局 。
然而,表面的平衡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
奉系几员大将南下之后,因为所率奉军多属骄兵悍将,地方口碑极差,加之浙江督军孙传芳联合苏、皖地方势力,乘机而入,向奉军发动了突然进攻,于是乎,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看似合情合理却又十分诡异的景象,杨宇霆、姜登选率领的七八万奉军,居然丝毫不加抵抗,即偃旗息鼓地将皖苏地盘拱手让给了孙传芳,迅速向北逃撤了 。
一般的看法认为,奉军此番败北,一来是因为杨宇霆、姜登选之流不善统兵征战,加之太过狂傲,失了地方民心,自然不堪一击;二来是因为孙传芳太过狡猾,趁奉军尚未站稳脚跟,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
【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杨宇霆、姜登选真的如此无能吗?
当以下内幕浮出水面时,有些人这才感到,真相远比想象的复杂 。
原来,早在孙传芳举兵攻奉之前,冯玉祥与奉军中的野心家郭松龄已暗中勾结到一起,并且制定了合力倒张的计划 。当时双方约定:假如江、浙发生战事,冯即出兵冀、鲁,截断姜登选、杨宇霆两军归路,将之聚歼于江淮之间;同时郭松龄挥师出关,一举占领东三省 。
试想一下,倘若此谋得逞,冯玉祥必将称雄一时,无人可敌 。
然而,乱世枭雄张作霖并非徒有虚名,奉军南下后,他即嗅到了其中凶险,识破了冯玉祥的诡计,于是姜登选、杨宇霆南下之时,他就发出了密电:倘若孙军大举进犯,即刻全师北归,切勿与之力战!
因为有张作霖的这一道密电,孙传芳打来时,姜登选、杨宇霆才会显得那般狼狈,其实此番狼狈的背后藏着确保奉系大局的深谋 。
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些与冯玉祥杀害徐树铮有何关系呢?
说来也巧 。正当孙传芳酝酿功苏之前,徐树铮突然从国外发了一道:“反对杨宇霆督苏”的通电 。
徐树铮的通电看似是反奉,但细细品读电文中的字句,例如“悬军远戍,得不偿失;变声肘腋,噬脐何及”,则大有以半公开的方式,暗中向杨宇霆预警的意思 。

杨宇霆与徐树铮,两人是老同学,都好称小诸葛,一向惺惺相惜,这一道通电实则是徐树铮挽救知己、坏冯玉祥大事的一声惊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