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的风俗有哪些 传统 寒食节的风俗有哪些( 二 )


而在晋中一带 , 目前仍然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 , 将祭祀食品分吃 。晋南人过清明时 , 习惯用白面蒸大馍 , 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 , 外面盘成龙形 , 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 , 名为“子福” 。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 , 象征全家团圆幸福 。上坟时 , 将总“子福”献给祖灵 , 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馒头在宋朝以前大部分是有馅儿的 。到元代 , 馒头与包子都有带馅儿的 。实心无馅儿的馒头到明末清初成为一道单独的面食 , 不再混同于包子、蒸饼之类 。
上海将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 , 晾干后存放着 , 到立夏那天 , 将之油煎 , 给小孩吃 , 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zhù)夏病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chōng)合 , 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 , 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 , 用芦叶垫底 , 放到蒸笼内 。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 , 香气扑鼻 , 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 , 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寒食节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 ,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 , 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