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知识点 对联知识点简小( 二 )


联中上下首字“急”、“乱”均为形容词,第二字“水”、“云”均为天文名词,第三字“与”、“随”均为动词,第四字“天”、“日”为天文名词,第五字“争”、“共”均为副词,第六字“入”、“沉”二字均为动词,第七字“海”、“山”均为地理名词 。对仗也是极工的 。
名词的义类相对在工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出句中有“风雨”一词,首先要考虑到“风雨”是天文类名词,仄声,并列结构,在对句中必须用天文类名词对仗,而且要以平声的并列结构属对 。比如,可以选用“星辰”、“冰霜”、“云霞”等相对 。
如用“日月”属对,则为失对,如用“晚霞”、“星光”则犯了词性失调的错误 。因“晚霞”、“星光”均为偏正结构名词 。
如用“山河”属对,则不为工 。
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特点: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
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 。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
四,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 。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
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 。
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 。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
对联规则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 。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
对联规则·基本篇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对联规则·平仄篇一声二声我说平,(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三声四声他言仄 。
(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上句我用仄作尾,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对联忌讳不可要 。
一三五位可不论,(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二四六字巧分明 。(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一三五,天下汉字任我用 。
二四六,他说平来我说仄,他说仄来我说平 。细敲平仄费心机,朗朗上口成好联 。
对联规则·机关篇偏旁部首设陷阱,(落英上联:木椟竹简绢丝纸,青丝华发写青史)同音同字当机关 。(落英下联:夜阑珊,意阑珊,倚栏望月沐山岚)巧拆汉字埋地雷,(彩衣上联:水干无有汗,遇日则更旱)玻璃人名做炸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