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常识大全 现代文化常识( 四 )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 。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 。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 。(2)自由精神 。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 。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 。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 。(3)求实精神 。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 。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 。(4)应变精神 。(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 。(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 。)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 。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 。)
文化基础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三个方面 。
文化基础知识属于文化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
扩展资料
历史课程能力要求:
1、再认、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 。依据历史事实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 。
2、叙述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括其原因 。作出文字准确、条理清楚的表述 。
地理课程能力要求:
1、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有关地理的重大时事 。
2、了解我国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
政治课程能力要求:
1、再认或再现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理解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
2、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
3、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恰当使用哲学、经济、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综合
【现代文化常识大全 现代文化常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