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常识读后感 中国文化常识( 二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 。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
"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 。"(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
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
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 。(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 。
(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 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 。
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 。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 。
(2)自由精神 。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 。
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 。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 。
(3)求实精神 。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 。
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 。(4)应变精神 。
(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 。
(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 。)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 。
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

(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 。) 。
1.静以( 修身 ),俭以( 养德 ),非淡泊( 无以明志 ),非宁静( 无以致远 ) 。
2.少年智( 则国智 ),少年富( 则国富 ),少年强( 则国强 ) 。出自(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 。
3.中国剪纸艺术是铁器工具和( 造纸术 )发明之后的产物,形成于( 汉魏时代 ) 。在技法方面,剪纸主要分为(阳刻法)、(阴刻法)和(阴阳刻法)4.明代宋应星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提出了什么哲学思想?崇尚生产技术的哲学思想《天工开物》一书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人们誉为古代的“技术百科全书”他著的《论气》、《谈天》等文,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剖析宋应星的思想不难发现,它是根植于深厚的科学土壤的 。
5.《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请说说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