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做题小知识点( 三 )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3.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2.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
3.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 。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
其中最基本的自然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发生偏向 。

辨别方法: 北半球用右手,掌心向上,四指与原水平运动方向一致(A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大姆指与四指之间保持小于45°的夹角,则大姆指便是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发生的偏向方向(B图中实线箭头所示) 。南半球用左手,方法同上 。
①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②3月21日和9月23日两天,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
③3月21日至6月22日: 北半球昼逐渐增长,夜逐渐缩短,白昼长于黑夜 。6月22日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6月22日这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全部为极昼 。
南半球则相反 。④6月22日至9月23日: 北半球昼逐渐缩短,夜逐渐增长,但昼仍长于夜;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
南半球则相反 。⑤9月23日至12月22日: 北半球昼继续缩短,夜继续增长,黑夜长于白昼 。
12月22日这一天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12月22日这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全部为极夜 。
南半球则相反 。⑥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 北半球昼逐渐增长,夜逐渐缩短,但夜仍长于昼,直到次年3月21日再次相等 。
北极圈内的极夜逐渐缩小 。南半球则相反 。
属于短波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吸收和云层、尘埃的反射、散射后被削弱一部分;到达地面的有效辐射被地面吸收,转变为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 大气辐射除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射向地面,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 。
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
对流雨: 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雨 。典型分布地区: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 。
地形雨: 特点:山地迎着暖湿空气的一侧降水,背风坡为雨影区 。典型分布地区:一些山区,世界和我国的雨极 。
锋面雨: 特点: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大 。典型分布地区:温带地区,我国夏秋季节的降水 。
台风雨: 特点: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 。典型分布地区: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定,关键在于掌握各自的定量特征,有步骤地进行分析判定:先根据气温状况确定大的热量类型,再根据降水状况确定具体类型 海洋水占96 。53%,陆地水占3 。
47%,大气水占0 。001% 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热量 。
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1)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
(2)温度~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人类活动目前只能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输送环节在局部地区施加某些影响 。
如在某些地区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化害为利 。某些地区大面积滥伐森林,大面积排干湖泊和沼泽,过度抽取地下水,这些做法便是忽视了该地区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规律,不恰当地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因此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后果 。
(1)风海流~多数洋流属此类型如: ①西风吹送下形成的:西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暧流等 。②信风吹送下形成的: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等 。
(2)密度流 (3)补偿流 如:秘鲁寒流等。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