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学交往小知识( 四 )


它们可以随时地不受限制地作用于人群中,决定着交往的质量 。比如,一个真诚微笑的人会吸引许多朋友,一个怒不可遏的人则可能吓跑许多朋友 。
情绪情感的表现特质 在情感交流中,有人善于表达或传递情绪情感的信息,而有人则善于感受或接收情绪情感的信息 。这就呈现出主动型和被动型不同的情感表现特质 。
假如一个人的社会化环境是自由的、开放的,周围有许多同龄伙伴,他的情感交流是平等的、宽松的、直接的,那么他们的情感表现特质就是主动型的 。假如一个人的社会化环境是封闭的、拘谨的,周围很少有同龄伙伴,而是长辈或隔代人,那么他先要观察他们的情绪情感,再来决定自己是“大叫”还是“小打”,因此,他的情感表现特质是被动型的 。
无疑,这两种情感表现特质的联结取决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和经历 。人际交往中,主动情绪情感和被动情绪情感,又分别具有正情绪情感和负情绪情感两极性的表现形式 。
主动正情绪情感表现为:理解、友善、亲密、热情、照顾和同情; 主动负情绪情感表现为:冲动、愤怒、喋喋不休、轻蔑和厌恶 。被动正情绪情感表现为:随和、接受、温情、亲情 。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 。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80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种种 大学生以专业分班级、以学科分院系,班级和院系是他们生活的团体,一个单纯的高中学生上大学后,若不小心被别人鄙视或被拒绝于团体活动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变中得到提高的话,就有可能进入孤独、压抑的境界,从而可能困扰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影响未来的行为 。
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一般都缺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验 。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他们一方面在本能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有时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群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不下群体 。
主要症状①自我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适应或不感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 。②容易冲动:对于身边发生的一点点小事常会以过激的行为去解决 。
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
但是,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影响大学生交际问题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1、社会人口政策发展及家庭生活的影响 。
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这些孩子聚在一个集体里,会出现中国特色的人口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 。
“横向”关系体现为每个家庭基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相互串门 。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伤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成人际观念 。
自从我国实施“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横向”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纵向”血亲(爷奶、父母)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 。小伍上大学了,没过多久,他觉得宿舍太窄,班级无聊,独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个来自西北的女学生招来同居,他免费供她吃住,她则每天洗衣做饭,陪他睡觉,说不清是小两口儿还是主仆关系 。
这消息传到了小伍的家乡,母亲觉得孩子闹腾得太过分,于是打来长途电话兴师问罪 。没想到孩子挺着脖颈蛮有理: “你们从小对我娇生惯养,我又不会洗衣做饭,一个人怎么生存?” 。
“一叶知秋”,从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当代校园的新问题 。2、校园环境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