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真正来历 清明节的来历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清明节的来历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
清明节是什么意思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之一,面对这么好的气候,人们的各种活动也花样出新,因此给清明增加了许多文化内容 。清明节尤与寒食节联系紧密 。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童年流亡在外19年,大臣介之推随其在外,晋文公饥饿难耐时,介之推割下大腿肉给晋文公充饥,这就是古代有名的“割股奉君”的故事 。后来晋文公得势,封臣赏将,却未封赏介之推,介之推不计名利地携母隐居于山西绵山之中 。不久有大臣提及介之推,晋文公深感不安,并亲自率众前往绵山寻觅,却未见其踪影,为了让介之推出山,晋文公命令焚山,三日后火熄,见介之推与其母相拥死于老树下,晋文公万分悲痛,厚葬了介之推,并将绵山改名介山(因而山西有了“介休”这个地名) 。他下令从火烧绵山的那天,即清明前一天开始,全国上下禁烟火三日,家家户户吃冷食,并修寺庙以纪之 。东晋《邺中记》载:“并州之俗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介之推断火,冷食三日” 。到了唐代,寒食节更是盛行于各地 。《旧唐书·玄宗记》载:“五月癸卯寒食上墓宜编入五记,永为恒式” 。宋代规定从“寒食”至“清明”祭扫坟墓三日 。这样清明、踏青、祭祖、寒食几个节都交叉活动 。
清明节的活动内容此时已超出了农时节令的范围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 。清明节暮春三日,人们祭祖扫墓与野外郊游同时进行,一炷心香祭先祖,一捧黄土培旧坟,仪式完毕,大家将所带食物围坐分食,而后,采新草,折新枝,尽情踏青,故又日“踏青节” 。杜甫《清明》诗说“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宋代著名画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i一分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东京人们到郊外扫墓踏青时的情景 。清明时节还有射柳、拔河、FA鞠、扑蝶、放风筝、打秋千、斗一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
【清明节的真正来历 清明节的来历习俗】清明节分为三候 。“初候桐始华”,桐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微风中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 。“二候牡丹华”,这时节国色天香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盛开了,咤紫嫣红,姚黄魏紫,争奇斗艳,尤以河南洛阳的牡丹最为出色 。当地举办了洛阳牡丹节供游人欣赏 。“三候虹始见”,清明节过后,雨量有所增加,空气潮湿时雨后空气中水气含量较高,在明朗的阳光照耀下映出七色彩虹,给本已缤纷多彩的大地又增添了美丽的风景 。
清明节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