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要修养好品德,则先要端正心意 。心中愤愤不平,则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惧不安 , 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偏好,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忧患,则得不到端正 。一旦心不在焉,就是看了 , 却什么也看不到;听了,却什么也听不到;吃了,却辨别不出味道 。所以说,修养品德关键在端正心意 。
如要调整好家族,则先要修养好品德,为什么呢?因为人往往对他所亲近喜爱的人有偏见,对他所轻视讨厌的人有偏见 , 对他所畏惧恭敬的人有偏见 , 对他所怜惜同情的人有偏见,对他所傲视怠慢的人有偏见 。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也少见 。因此有一则谚语说:“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人察觉不到自己的庄稼好 。”这就是不修养好品德,就调整不好家族的道理 。
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 。所以,君子不出家门而能施教于国民 。孝顺,是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侍奉长官的原则,仁慈,是控制民众的原则 。《康诰》中说:“像爱护婴儿那样 。”诚心诚意去爱护,即便不合乎婴儿的心意 , 也相差不远 。不曾有过先学养育孩子再出嫁的人呀!一家仁爱相亲 , 一国就会仁爱成风;一家谦让相敬 , 一国就会谦让成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是这样 。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大事,一个人可以决定国家 。尧、舜用仁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实施仁爱 。桀、纣用暴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残暴不仁 。他们命令大家做的,与他自己所喜爱的凶暴相反,因此百姓不服从 。因此,君子要求自己具有品德后再要求他人,自己先不做坏事,然后再要求他人不做 。自己藏有不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恕道的行为,却能使他人明白恕道 , 这是不会有的事情 。因此,国家的治理,在于先调整好家族 。《诗经》上说:“桃花绚烂,枝繁叶茂 。姑娘出嫁 , 合家欢快 。”只有合家相亲和睦后,才能够调教一国之民 。《诗经》上说:“尊兄爱弟 。”兄弟相处和睦后,才可以调教一国的人民 。《诗经》上说:“他的仪容没有差错,成为四方之国的准则 。”能使父亲、儿子、兄长、弟弟各谋其位,百姓才能效法 。这就叫做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调整好家族 。
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因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傩站筒换岵唤残乓?。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 。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 , 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厌恶在我之后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前的人,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 。这就是所说的模范作用 。《诗经》上说:“快乐啊国君,你是百姓的父母 。”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 。《诗经》上说:“高高的南山?。?重峦叠嶂 。光耀显赫的尹太师啊,众人都把你仰望 。”统治国家的人不能不谨慎,出了差错就会被天下百姓杀掉 。《诗经》上说:“殷朝没有丧失民众时,能够与上天的意旨相配合 。应以殷朝的覆亡为鉴,天命得来不易啊 。”这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 。
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 。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 , 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 , 有了财富才能享用 。德行为根本 , 财富为末端 。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 。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财富疏散给百姓,百姓就会聚在国君身边 。所以你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 。《康诰》上说:“天命不是始终如一的 。”德行好的就会得天命,德行不好就会失掉天命 。《楚书》上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德行当做珍宝 。”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挚爱亲人当做珍宝 。”
推荐阅读
- 关于成功的情怀句子
- 阳关道在哪里?为什么有阳关大道这个说法?
- 有关梦想与星空的名言
- 老子的智慧语录
- 表示读书快乐的格言
- 《礼记》《大学》等相关文化常识 《大学》文化常识
- 广州黄埔大道属于哪个区
- 《星光大道》收视率暴跌,星光暗淡,撒贝宁能拯救《星光大道》吗?
- 森山大道的语录
- 青帝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