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 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食品中添加的有害物质,都是食品添加剂
最近九部委公布可能食品中添加的非食品物质名单,本来是为了澄清什么是食品添加剂,什么是非食品物质,结果却适得其反,被人们误说成是“非法食品添加剂”名单 。我哭笑不得地想,弄出这么一个“非食品物质”名单,不是很荒唐吗?明天可能有人把水彩加到蛋糕里,后天有人把石灰粉加到面粉里,大后天有人把红砖粉加到辣椒粉里......犯罪的创意是无穷的啊,那么这个单子岂不是会长长地延伸,把千万种非食品物质都包括进去?
其实,食品添加剂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特指那些国家许可使用添加于食品当中的物质 。很多人之所以对添加剂印象极坏,就是因为把非法添加到食品当中的东西和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了 。不妨做一个测试:
以下哪些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可以多选)
A甲醛B吊白块C苏丹红D工业石蜡E 三聚氰胺
F丙酸钙 G敌敌畏 H山梨酸钾 I亚硫酸盐J 过氧化苯酰
在以上选项当中,A、B、C、D、G都是非食品用物质 。用甲醛来发泡海产品,用吊白块来漂白粉丝,用苏丹红来给辣椒油染色,用工业石蜡来给水果上光,这都是国家禁止的 。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围,对人体健康肯定有危害 。这就好比人们不能用画画的颜料来做饮料,不能用涂墙的涂料来给蛋糕上色一样 。三聚氰胺自然更不是什么食品添加剂 。它本来应该是家具贴面和塑料碗的制作材料 。把它添加到食品当中,可以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惊人“创意” 。古今中外都不曾有过把三聚氰胺加进食品当中的记载,自然不可能有这样的食品添加剂 。
那些非食用的物质,无论在食品中加多少,都是违法行为 。食品添加剂则不同,只要不超量、超范围使用,就是合法的 。比如说,在糖果中加入国家许可的食用色素,只要含量不超标就不违法 。除非科学研究发现它有新的毒性反应,才由政府部门来改变其使用限量,或将其从食品添加剂名单上剔除出去 。所以说,采访人员们从三聚氰胺联想到食品添加剂,完全是误解了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 。

误区二:有些品牌宣称不含添加剂,所以比其他品牌更优质
有一位食品专家断言:“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不可能是优质的、安全的食品” 。——在现代社会当中,这话并不算过分 。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商场中有一些品牌不错的食品如此宣传:“本品不含有防腐剂 。”“本品不含有人工色素 。”“本品不含有香精 。”消费者心有所动,认为它们更健康,于是欣然购买 。
其实,这只是一种商业宣传的手段罢了 。它利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不了解,让人们误解只有这个品牌不含某种添加剂,其他品牌就含有 。这往往有不正当竞争之嫌 。比如说,方便面含水分很少,长期保存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做这种宣传,其实是一种有心误导的“废话” 。
按照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我国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共1812种,其中包括添加剂290种,香料1528种,加工助剂149种,还有胶姆糖基础剂55种 。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以上 。现代食品加工很难完全离开防腐剂 。就算某种食品宣称不含有防腐剂,未必不含有抗氧化剂;就算宣称不含有色素,不等于不含有香精,也不等于不含有乳化剂、增稠剂等其他添加剂 。
误区三:没有添加剂的食品一定更安全
【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 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合适的添加剂,加工食品只会更不安全 。就拿方便面来说,油脂在空气中放十来天就会有哈喇味,而油炸方便面的保质期却是半年,而且不会有味 。为什么?因为其中有抗氧化剂 。油脂在空气中氧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如果不想办法遏制氧化问题,产生大量有害健康的氧化物质,还有什么吃的价值呢?
除了方便面之外,凡是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品,都难免要求助于抗氧化剂 。什么锅巴、薯片、小麻花、兰花豆,甚至一些饼干、曲奇、派……超市里面那些一放就是好几个月的含油脂产品,如果不加抗氧化剂,就很容易变味 。
又比如说,那些在超市里放很久的果脯蜜饯,那些酱油咸菜,如果没有糖和盐这两种“天然防腐剂”的帮助,就会很快被细菌和霉菌毁掉 。但如今人们都知道,盐和糖吃多了不利于健康 。于是低糖果脯和低盐酱菜就只能求助于合成防腐剂了 。又比如说,孩子们喜欢吃的果冻,也是必须加防腐剂的 。要不然,它含糖量又不高,水分又那么大,怎能在室温下保存那么长时间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