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闲听雨全诗 苏轼 李清照雨打芭蕉的全诗


雨打芭蕉闲听雨全诗 苏轼 李清照雨打芭蕉的全诗

文章插图
李清照雨打芭蕉的诗是《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全诗如下:
窗前谁种芭蕉树 , 阴满中庭 。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
【雨打芭蕉闲听雨全诗 苏轼 李清照雨打芭蕉的全诗】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
雨打芭蕉闲听雨全诗 苏轼 李清照雨打芭蕉的全诗

文章插图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注释添字丑奴儿:词牌名 。又名”添字采桑子“ 。”丑奴儿“”采桑子“同调而异名 。添字,在此词中具体表现为: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 。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 。
中庭:即庭中,庭院里 。
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 , 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 。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 。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阕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 。馀清 , 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 。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 , 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
霖(lín)霪(yín):本为久雨 , 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
北人:指北方被金国占领的北宋故地的人 。这里指词人自己 。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翻译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 , 遮盖了整个院落 。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 , 遮蔽了庭院 。
满怀愁情 , 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 , 点点滴滴,响个不停 。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 。我听不惯 , 于是披衣起床 。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创作背景
这首词应是李清照在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其夫赵明诚死后南渡时所作 。作者因见雨打芭蕉,触景伤怀 , 使得她想起失去的家园 , 死去的丈夫 , 想到动荡不安的时局和苟且无能的赵构小朝廷,想到不知何时才能“相将过淮水”,更加无法入睡 。在这种场景下,作者写下了这首《添字丑奴儿》词 , 以表达她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 。
雨打芭蕉闲听雨全诗 苏轼 李清照雨打芭蕉的全诗

文章插图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赏析这首词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 , 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 。上阕咏物 , 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 。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 。然而通过这一设问 , 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
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 。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 。阔大的蕉叶 , 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 , 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 。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 。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 , 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 。
“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 , 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倩于景 。“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一面从视觉印象方面 , 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 。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 。
下阕写夜景 , 兀地揭起 。“伤心枕上三更雨”,本来就夜深不寐,苦不堪言,可偏偏三更头上,又吹来一阵寒风,打下三二滴疏雨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那点滴霖霪的雨滴打在芭蕉上,不啻是打在自己备受创伤的心上 。她想起失去的家园 , 死去的丈夫,想到动荡不安的时局和苟且无能的赵构小朝廷,想到不知何时才能“相将过淮水”,自然是要“愁损北人”,更加没法入睡 , 只得披衣而起,独抱浓愁待天晓了 。
结拍的“起来听”是指词人坐起来倾听雨声,此乃无奈之词 。其寓意当是:“北人”不像“南人”那样,对雨打芭蕉之声习以为常 , 照样酣睡,因为“南人”不像“北人”那样怀有浓重的家国之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