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时起,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能源来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而到了今天,我们的祖先繁琐衍了一代又一代子孙,我们还是像他们一样,利用着能源 。然而能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只考虑我们这一代,也要为下一代留有可利用的能源 。
【能源常识小论文前言】从我在生活中的观察学习中看,我认为节约能源的方法有下面这些:首先,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用过水之后的水龙头一定要关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洗衣服洗菜的水可以用来冲洗马桶,这样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其次,对于煤气的节约,在做菜的时候,需要长时间蒸煮的食物可以用小火烹饪,这样对煤气是一种节约;再次,对电能的节约,在不影响正常照明的前提下,可以关掉一些只起到装饰性作用的灯,还有就是在电视不看的情况下,要将电源关闭,防止对电能的浪费;最后,对于一些新型能源的利用,可以由于科学技术的水平,现在还不能充分的利用,但我认为,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这些广泛存在而又环保的能源会利用的更为广泛 。
2020年中国能源与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从中国能源发展的趋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来看,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要长期实施节能优先战略,推进能源结构“绿色化”进程,大力发展环境友好能源和氢能源,推行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
实行节能优先政策 。节能政策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长期实施节能优先的战略就是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首选政策 。
建议加快理顺节能管理体制,政府机构应率先示范节能,促进节能与清洁生产一体化 。利用排污收费政策促进节能政策的实施 。
促进能源结构“绿色化” 。建立环境友好的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
建议逐步降低城市能源煤炭使用比例,大力发展低碳无碳能源、氢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依靠技术进步削减污染 。
一方面利用环境标准推动能源技术进步、降低单位经济活动的能源消费,实现发电排放绩效与发电煤耗标准、环境标志与能效标准、汽车排放标准与燃料经济性标准的衔接 。另一方面,大力开发低污染排放发电技术、零排放技术以及高效脱硫脱氮技术,加快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发展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汽车 。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环境友好能源 。在未来20年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过程中,应全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控制污染,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
市场手段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硫税、氮税、生态环境补偿、电力环保折价等税收价格政策实现能源活动环境成本内部化,二是利用排污交易、绿色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配额信用等市场交易手段降低削减污染的社会成本 。由于不同政策的作用时间和实施的作用范围不同,因此,在政策实施的优先级和时间序列上会有所不同 。
如节能优先战略是中国应该长期坚持和贯穿于各个领域的基本政策,电力行业排放绩效标准的引入则是特定于某一领域和时间的一般性政策 。2. 若干重要能源政策方案建议加快电力脱硫进程:电力行业(尤其是火电)将是中国未来20年能源行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
火电行业未来20年削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将直接影响国家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电力污染控制将是中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重点 。
目前火电厂减排二氧化硫的主要途径有:煤炭洗选、洁净煤燃烧技术、燃用低硫煤和烟气脱硫 。各种技术的选择和减排方式的组合是一种综合性的判断和决策过程 。
根据电力行业目前二氧化硫控制现状和管理基础以及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目标的要求,各阶段的减排技术路线为:2005年前,燃用低硫煤和脱硫工程措施起步阶段;2006年~2010年,低硫煤和烟气脱硫的混合阶段;2011年~2020年,全面烟气脱硫阶段 。在环境经济政策与管理措施方面,目前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面,实施的经济政策就是排污收费制度;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开展了环保折价标准研究;同时,有些省市开展了排污交易方面的试点研究 。
各项经济政策对二氧化硫排放控制都会起到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方式及实施基础各不相同 。建议以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交易为基本政策组合方向,资金扶持为辅助手段,折价标准是对排污收费制度的补充或完善 。
具体建议措施有: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实施电力环保折价标准;实施严格的电力行业排放标准;引入发电排放绩效管理机制;推行电厂环境信息公告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能力的建设等 。建设西电东送绿色工程:“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快实施“西电东送”南线的电源和输电线路建设 。
推荐阅读
- 科普知识-小知识库-百鸣
- 历年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小论文
- 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小论文 上海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小论文
- 小车车架号在什么位置
- 微信怎么停用 微信怎么停用小程序
- 流星小知识
- 科技小知识50条简短 科技小知识50条
- 水米比例是多少? 小米饭水米比例是多少
- 唐代诗歌史中小李杜指的是谁 李杜指的是谁
- 幼儿园消防小知识演讲 幼儿园消防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