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影中保研碰撞有没有充值?独家揭秘背后真相( 三 )


这种不合理性,并不唯一 。比如,甲车在25%偏置碰中拿到G、侧碰G、车顶G、座椅头枕G,那么总体评价为G;但乙车分别拿到A、A、G、G,也同样为G 。而甲车若拿到G、A、A、G后,乙车取得M、A、A、A的成绩,两者同样也为A 。
但明眼人就能看出,前者和后者,两者之间其实差距巨大,车内乘员安全的统一评价,实际上比较笼统,缺乏合理性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皓影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获得车内乘员安全G(其它几项不甚重要)的反转,并没有水分,其实是一个阴差阳错,而这个阴差阳错,也首次揭露了中保研碰撞评级规则一直存在的不合理性 。正是这种细节的不合理性,才让广大吃瓜群众对于皓影的成绩反转大呼不能接受,从而掀开了质疑中保研的第一波浪潮 。

三、皓影乌龙发布背后的真相?
如前文所讲,皓影的成绩经过计算得出后,中保研内部都吃了一惊,也犯了难:这怎么发布呢?一旦发布不就是打自己脸吗?但回过头一想,如果中保研不顾规则篡改貌似更合理的成绩,这对皓影而言是不是另一种不公平?
于是,中保研硬着头皮将成绩上线,但显而易见,这样的成绩迅速受到了网络质疑,声浪有进一步发酵的趋势,中保研内部似乎认为上线时间不久传播面还不广,匆忙之间选择了下线成绩的处理方式 。
客观来讲,这样的危机处理并非良策,反而收到了相反的效果 。有眼疾手快的吃瓜群众,早就将中保研皓影成绩上线的网页截屏,迅速散播开来 。这样的操作很容易让消费者联想误会:中保研心虚了,不然怎么会撤下成绩?
越是没有合理的解释,越是容易招惹猜想 。这种猜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成倍数的往上叠加 。而在6月20号,中保研做出了一个离奇的决定:发布数据被盗声明 。如果用打游戏来形容的话,这种微操简直就是新手菜鸟才会拥有的水平,毫不客气的讲,如果有一万个决定,那么这个决定都是最不可思议、最不靠谱、效果最差的一个,因为它真正把中保研从“尚可挽救”推向了“回天乏术”境地 。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其一:数据被盗论根本站不住脚,在网页屏幕截图面前基本就是自己打自己脸;其二:这个声明几乎没有任何人会相信,只会加剧消费者对中保研“仓皇补锅、蹩脚理由”的印象;其三:声明的目的是意图控制舆论进一步传播成绩,但不管是从法律层面还是实操层面,中保研根本没有理由也无法要求铺天盖地的媒体删除传播信息 。
而事实上,这个声明是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眼看舆情进一步失控而紧急草拟的文件,这个文件在内部审阅时就受到了不少的劝阻意见,但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有限公司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己见选择上线发布声明 。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中保研皓影这把火已经“冲天而起”,现在还根本无法估量,这把火会烧到多大、还会烧多久?这里面折射出的一个本质是:中保研在负面危机应对时的严重缺乏经验 。
四、广本是否有错?
本来照理说,广本皓影的碰撞成绩并不是特别差,至少在中保研已经测试的数十款车型中绝对谈不上垫底 。如果没有中保研三板斧微操作,广本皓影也就略起波澜的过去了,现在说不定都没啥热度 。
但三板斧一来,皓影被动的放大了热度,不仅是热度被放大,大家还进一步提高了对之后“正式成绩发布”的期许度,相当于既加大了热度,又拉长了时间 。这显然是广本自身不愿意看到的最差结果:“我好好一款冲量2万辆/月的战略性产品,被这个突如其来的碰撞搞得被动至极” 。但更客观的说,这里面广本并非一点错都没有 。
广本的问题,表面在于自身安全表现距离真正的顶级优秀有差距,这是后面一切事件的源头 。深层次问题在于本田总部的差别化对待——根据各国碰撞测试标准调整材料等级以控制成本 。
更直白点讲,作为皓影的同平台车型,美版CR-V的高强度钢(780MPa或更高,下同)用料占比是37.2%,A柱用了最高强度的热成型钢(1500Mpa),所以美版CR-V在IIHS测试中拿到了TOP SAFETY PICK(顶级安全奖)、25%偏置碰G优秀的成绩 。
无独有偶,日版CR-V也很硬气,高强度钢用料占比是36%,A柱、B柱和侧梁等处均采用了1500Mpa级钢板,在J-NCAP(日本新车碰撞测试规程)中也拿到了乘员保护57.43分的高分表现和总体五星评价 。
但在中国市场上,由于新款CR-V和皓影的车身结构设计始于2年前,彼时中保研尚未发威,因此基于C-NCAP这个低标准的碰撞测试而来的A柱强度(仅仅780Mpa),让皓影在2年后的C-IASI不幸折戟,A柱的弱点由此被无限放大 。要怪,还是得怪本田总部应试教育心态和考试信息的滞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