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胃和小肠的结构特点,重在突出“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
2、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难在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
3、“淀粉和葡萄糖的透过性”实验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重在实验的设计、实验的现象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
教学过程 设计:
第1课时:
<第二节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食物,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 。那么营养物质为什么需要加工?要经过怎样的加工?又是由我们身体的哪些结构来完成这一过程的呢?这就是我们在第二节要学习的内容 。
<本课时内容引入>: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 。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 。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不是都能进入细胞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建议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自己设计实验)
在甲乙两个大烧杯内装入清水,玻璃管下端用玻璃纸(相当于细胞膜,也可以用鸡蛋的卵壳膜代替)包紧,玻璃管内是待透过细胞膜的溶液 。甲装置里装的是淀粉液,乙装置里装的是葡萄糖溶液(课前准备好) 。
一段时间后,往烧杯和玻璃管内分别加几滴碘液来检验,可见到烧杯中的液体不变蓝,而玻璃管中的液体颜色变蓝了 。
再取乙装置中的玻璃管内和烧杯中的液体各取5毫升,分别放入A、B两试管中,再各加入5毫升本氏液后隔水加热来检验,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溶液和烧杯中的溶液颜色都变成了砖红色 。
这个实验可以表明像葡萄糖那样的小分子物质是能透过细胞膜的,而淀粉那样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细胞膜 。
所以食物中那些淀粉、蛋白质、脂肪类的大分子物质必须要经过加工(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食物消化的过程),转变为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人体所利用 。这就是食物需要消化的原因 。
补充:如本课时时间富裕,可将消化系统的组成提前到这节课学习 。
教学设计示例
第2课时:
<本课时内容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通常都是以很复杂的大分子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须先经消化,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后,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而这一切过程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
让学生看消化系统挂图或模型,自己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
1.消化道
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肛门组成 。
(1)口腔:口腔内有舌和牙齿 。
①牙齿: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
A、结构:
.牙根:牙槽里的部分 。
牙颈:稍细的部分,外包牙龈(口腔粘膜的一部分) 。
牙冠:表面覆盖着乳白色的釉质,是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损坏后,不能再生 。
B、功能:其中门齿可咬切食物,犬齿负责撕裂食物,臼齿负责研磨食物 。
C、其他:人的一生有两副牙 。一是乳牙,20个;二是32个恒牙,28~32个 。
②舌:是口腔中一块肌肉质的结构,主要的功能是搅拌食物、辅助吞咽,此外还与发音和辨别食物的味道有关 。
(2)咽:进食与呼吸的共同通道 。
(3)食道:
食道位于咽与胃之间,长约25厘米,可以依靠肌肉的蠕动,将食物推入胃 。
(4)胃
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 。胃壁的结构可以分为四层(借助挂图讲解),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胃壁的平滑肌十分发达,从而使胃的收缩强而有力 。胃上端与食道相接的部分,称为pen 门,胃下段与小肠相接,称为幽门 。在幽门部的管壁内,有一圈特别发达括约肌,能控制食物通过 。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并初步消化食物 。不同食物在胃里的储存时间各不相同,混合性食物一般4~5小时 。空腹时,胃壁肌肉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 。故每5小时左右进食一次 。
(5)小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大约有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小肠起始部相当于十二手指并列的长度,故称十二指肠(结合挂图见讲解),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除了长度的原因,还有其它一些适应性特点,后面会学习到 。
(6)大肠
推荐阅读
-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次测试题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 春雪古诗拼音版 春雪古诗拼音
- 七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上册 七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
- 七年级生物教案上册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教案上册
- 七年级下册生物书北师大版电子书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教学设计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孔乙己原文完整版 孔乙己原文
- 如何让自己变得自律 如何让自己变得自律女生版
- 初中生物七年级教学设计表 初中生物七年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