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翻译及赏析


春夜别友人翻译及赏析

文章插图
1、【翻译】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 , 分别后要绕山过水 , 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 , 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
2、【赏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面对金樽美酒 , 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 。
这组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前首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 , 都为绿色的意思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琴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 , 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 , 恨“山川”之缭绕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颈联“明月隐高树 , 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 写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这时候 , 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 , 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 , 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尾联两句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问句作结 , 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作者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这个结尾,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沉郁厚重之美 。
第一首诗虽写眼前景 , 心中情 , 却有所继承和借鉴 。有人指出,此诗“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 。《离夜》即谢朓《离夜同江丞王常侍作》,也是写一次夜宴 。两相比较可知,陈诗在章法、用语等方面都明显受了谢诗影响 。但陈子昂并没有简单地模拟前人,而是有所创新 。谢诗较直露和简洁,陈诗则婉转而细腻,在结构上更善于回环曲折地精心布局,情和景的安排上 , 先以秾丽之笔铺写宴会之盛 , 次以婉曲之调传达离别之愁 , 再以宏大的时空背景烘托出宴会之久与友谊之长,最后以展望征途来结束全篇,层次分明 。
第二首诗继续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 , 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
后首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 , 是实写 。此联形式上为对仗 , 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 。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 , 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 , 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 。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 。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 。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 , 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任何低徊悲抑之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