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黑色幽默”文学流派,有什么样的艺术表现?( 三 )


这段故事很滑稽可笑 , 布莱克却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原型” 。在50年代初期麦卡锡主义的恐怖运动时期 , 可以说布莱克无处不在 , 但他却又完全是虚构的 , 因为作者描写的布莱克 , 并不是一个人物 , 而是一个时期 。
书中的另一个人物米洛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伙食管理员 , 可是由于他善于钻营 , 后来竟然办起了 , 一个跨国联营公司 , 成为操纵国际性黑市组织的首脑 。为了牟取暴利 , 他可以调动德国飞机 , 甚至用美国飞机去轰炸美国 。他的这些叛国行径和投机买卖 , 居然一路畅通 , 人们处处为他开绿灯 , 他的上司也在他的公司里有股份 。
这是一个“反英雄”的人物 , 同时也是美国社会腐败现象的象征 。所以作者 , 在描写这样一个人物时是带着辛辣的幽默写的 , 米洛本人在做这些事时始终带着一种忠厚老实 , 天经地义的神态 。
这一方面 , 作者所刻画的人物更加“荒诞” , 同时也加强了“黑色幽默”感 。书中的主人公尤索林则更加“黑色幽默”化了 。
《第二十二条军规》剧照
在传统小说中 , 主人公总是作者和读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与正面人物 。但《第二十二条军规》反其道而行之 , 尤索林是一个“怕死鬼逃兵”为了不再去执行轰炸任务 , 他装疯卖傻 , 装疯不成 , 便逃跑 。在同事们的帮助下 , 他逃往瑞典去了 。
但这个人物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的代表 。小说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 , 其实 , 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 , 他并不是真写第二次世界大战 , 而是借此反映美国青年人对入侵东南亚的厌恶和恐惧情绪 。他们不肯为那些“体面人物去卖命” , 也不肯为“体面人物多捞几张选票去送死” 。
即使书中的其他次要人物 , 如“拼命忍住眼泪来表示自己的坚定信心”的克莱文杰 , 将全部黑市买卖的收入都花在纯威士忌酒和下流画片上的内特勒 , 逆来顺受、不知痛苦的“妖怪”阿发则 , 有猥亵思想的奥尔等 , 都是一些特殊的人物 。这些人物无不反映两个特征:
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卑微小人 , 二是社会某一侧面的化身 。
约瑟夫·海勒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人物如此 , 其他“黑色幽默”作家作品中的人物也大都如此 。
可以说 , 黑色幽默的这一特点是与其他现代派文学一致的 。在人被社会异化 , 丧失自我变为甲虫、毛锒、打地洞的动物的时代 , 传统文学中的英雄人物也就在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中消失了 , 代之以可悲可怜可笑的“反英雄” 。
因此 , “黑色幽默”作家笔下的主角多是疯子、神经过敏者、怕死鬼、胆小鬼等被人捉弄的傻角色 。他们行动怪异 , 性格乖僻 , 精神委琐 , 在生活中自轻、自贱、自嘲 , 像一堆被生活的洪流冲击得七零八落的废物 。
“黑色幽默”人物的这些特征 , 主要来源于作家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基本看法 , 他们哀其不幸 , 却较少怒其不争 , 表达出对人的悲观失望情绪 。
03 反小说似的松散结构与随意的情节传统小说一般有完整的故事结构、情节的发展 , 也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黑色幽默”小说因为受弗洛伊德思想与柏格森的时空理论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在情节和结构的处理上与传统小说有很大的差别 。
它往往采用“反小说”的形式 , 打破时空限制 , 强调人内心世界 , 常常把片断的现实情节和神话般的幻想情节拼凑在一起 。这样的小说不但全无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结构也显得十分松散 。黑色幽默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3个方面:
第一、片断化、散文化“黑色幽默”小说往往没有什么首尾相接的故事情节 , 结构非常松散 , 好像由许多散文随意组合而成 。
冯内古特的小说既没有故事情节 , 也不讲前后连贯 , 随兴之所致放笔写去 , 近乎随笔式的散文 , 如他的《冠军早餐》就是一部典型的“反小说”作品 。
这部小说由许多随感式的片断构成 , 可以从其中任何一个独立的片断读起而无损 , 于小说的内容 , 抽掉其中一些片断也无损于小说的完整 , 对全书效果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