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黑色幽默”文学流派,有什么样的艺术表现?( 五 )


冯内古特
《冠军早餐》的中心思想是:人是机器 , 意即人是物质的 , 在整个宇宙大运动中无可奈何 , 任人宰割 。作者在应用明喻和暗喻阐明这一观点之后 , 就铺天盖地般地用机器这一喻体代替起人这一本体来了 。
比如他写到的 , 一对吵架的夫妇是“打架机器” , 打架的原因是女的想让男的成为“造钱机器” , 男的想让女的成为“家务机器” , 男的一怒之下赶走了女的 , 后者就成了“哭泣机器” , 男的就跑去找他的朋友“喝酒机器”和“性爱机器” , 后来男的悔悟成了“道歉机器” , 女的受了感动成了“原谅机器” 。
这一大堆“机器”表现了作者对人类主动性的不信任和对世界缺乏明确意义的绝望感 , 从而加深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
2、夸张
“黑色幽默”作家惯用夸张这一修辞手段 , 放大或缩小人与环境不相适应之处 , 使荒诞之处更加荒诞 , 达到震动读者的艺术效果 。
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描写一个投机取巧的军队伙食管理员在釆购时受到何种欢迎的场面:
“卡车进入市区 , 就缓缓驶行 。快到市中心 , 欢声更是雷动 。学校里的男女学生都放了假 , 穿上新衣服排列在人行道两旁 , 手里挥动着小旗子 。大街上 , 人山人海 , 欢声四起 , 街道当中高患着米洛肖象的巨大横幅 。……一排排精神抖擞的青年男女手挽着手 , 挤在后面蹦蹦跳跳 , 一面呆晚着双眼 , 一面用带点嘶哑的声调敬慕地喊着”米——洛!米——洛!”这种使人联想起欢迎国家元首的夸张场面 , 旨在暗示统治集团首脑人物不过是米洛一类的骗子而已 , 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
05 采用区别于传统小说的特殊题材为了与“黑色幽默”的主旨合拍 , 作家们在选材上也与传统的小说不同 ,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科技领域里发掘题材
“黑色幽默”作家大多受过完全的教育 , 他们的知识领域一般比较宽阔 , 他们喜欢把自然科学领域内的一些概念引进文学作品中来 。
如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就是描写导弹发射轨迹的事情;冯内古特在《猫的摇篮》里认为斗争来自“动力紧张关系” , 在《冠军牌早餐》中认为斗争来自头脑中有害的化学物质 。
他在《艾皮凯克》中所描写的主人公甚至是这样一个人物:艾皮凯克有7吨重 , 占地一英亩 , 他伟大、高贵、聪明 , 原来他是一台机器 。
2、“黑色幽默”作家喜欢选择意义不明、摇摆不定、似梦拟醒、似大彻大悟又似隔雾看花的特殊场面
如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和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都是以二战为背景 。但作者其意 , 并不在写一部战争小说 , 其意不在于描述战争 , 而是想以此给人以启迪 , 让人们从这些小说中看到当代社会的弱肉强食的情景 。
综上所述 , “黑色幽默”派的艺术特征与传统小说形式大相径庭 , 由于他们把周围世界和“自我”的滑稽、丑恶、畸形和阴暗放置在他们独特的哈哈镜前加以放大、扭曲、延伸 , 使其更加荒诞不经 , 从而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 。
正是这些特色 , 才使它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美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的流派 , 不仅对美国 , 对其它许多国家的文学发展也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黑色幽默”文学流派,有什么样的艺术表现?】回答完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