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民俗及养生食物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民俗及养生食物,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夏至节气民俗
1、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话,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
关于这天为什么要吃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和说法 。
(1)象征夏至这天的白昼时间最长用面条的长比拟夏至的长昼时间,正如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也吃面 。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 。夏至以后,正午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因此,我国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那一线不刚刚好是面条的宽度吗?
(2)预示三伏天的来临这是因为夏至虽然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一般来说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夏至后大约再过二三十天,就会进入“三伏天”,三伏天才是夏天最热的时期,吃凉面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的含义,所以在胶州地区,也称这天的面条为“入伏面” 。
(3)夏至新麦登场要尝新夏至时节,华北、华东小麦主产区因为温度较高,农作物生长旺盛,在夏至前当季的新麦就已经成熟,用新收割的麦子磨面擀面条,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不过也有直接煮新麦粒吃的,山东龙口、莱阳一带煮新麦粒吃,孩子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

2、吃鸡蛋,治苦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冥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 。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
3、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 。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 。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
4、夏至吃狗肉
在岭南地区,有喜吃狗肉之习,俗语说:“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 。”夏至杀狗补身,使当天的狗无处藏身,但不能在家宰杀,要在野外加工 。
关于吃狗肉这一习俗,民间有一种说法,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当然,夏至吃狗肉,也应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病 。
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 。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

夏至养生食物
1、黄瓜
《本草求真》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所以,酷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 。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 。它含的纤维素很柔嫩,这对增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及其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效果 。
2、苦瓜
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性严寒、能清热泻火 。苦瓜的微苦味道,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热防暑 。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并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 。
3、番茄
番茄性平味甘、酸,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健胃消食、生津止渴、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 。大量的维生素C是人体结缔组织所需要的成分,它对软骨、血壁管、韧带和骨的基层部分有增大其动力和伸缩自如能力的作用 。
4、南瓜
南瓜具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质、胺基酸等营养素,也含丰富胡萝卜素,能保健视力、改善血糖强心固肾气 。
5、鸭肉
鸭肉性偏凉,富含蛋白质,而且由于属水禽,不论煮粥还是煲汤,都可以养胃生津、软化血管,是肉类中不可多得的清凉解暑食物 。很多人为了追求清凉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体质虚弱 。实际上,鲫鱼、鸡肉、泥鳅,包括瘦猪肉等,都有清暑热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注意不可过量食用 。但羊肉、牛肉、狗肉等热性食品,需适量选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