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缜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范缜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文章插图
范缜
范缜(约450~约515)
南朝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家 。字子真 。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人 。少孤贫而好学 , 十多岁时拜名儒沛国刘为师,在其门下数年 , 布衣草鞋 , 徒行于路 , 在车马贵游的同学面前 , 毫无愧色 。范缜学成后,博通经术 , 无精“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性质直,好危言高论 。仕齐为宁蛮主簿,后迁尚书殿中郎 , 永明中,曾出使北魏 。
齐司徒竟陵王萧子良在京都鸡笼山西邸官舍广延宾客,范缜也预其中 。萧子良以佞佛闻名,邸内除聚集了信佛的文人学士外,还招致名僧,讲论佛法 。范缜在西邸却盛称无佛,否认佛教的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因果报应之说,因而发生争辩 。萧子良问范缜:“君不信因果 , 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回答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 , 俱开一蒂 , 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入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 。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认为人生的富贵贫贱只是偶然的际遇 。既而草撰《神灭论》 。萧子良召集僧侣与其辩沦,但都不能屈服他 。崇信佛教的士人也著文攻击范缜 。王琰讥讽他说:“呜乎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 。”范缜针锋相对地回答:“呜乎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萧子良又想用中书郎官位来拉拢他 。范缜大笑说:“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齐明帝建武中 , 出任宜都太守,所辖的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内有许多神庙,范缜下令禁毁,不许奉祀,后西邸旧友雍州刺史萧衍起兵东向,范缜迎投衍军 。
【范缜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梁天监元年(502) , 范缜为晋安太守,在官清廉 。迁尚书左丞,以坐尚书令王亮事谪徙广州 。梁武帝萧衍佞佛,下诏宣布佛教为“正道” , 而《神灭论》此时却在范缜亲友中广为流传 。六年,范缜回京师任中书郎,其时反对《神灭论》最力的沈约为中书令 。梁武帝发《敕答臣下神灭论》的敕旨,重新挑起论战 。范缜对自己的理论作了更精辟的修订,成为现传的《神灭论》 。大僧正法云将萧衍敕旨大量传抄给王公朝贵;并写了《与王公朝贵书》,响应者有临川王萧宏等六十四人 。萧琛、曹思文、沈约三人著文反驳《神灭论》 。曹思文以儒家的郊祀配天制度证明神之不灭,从而给范缜加上“欺天罔帝”、“伤化败俗”的罪名 。缜并不畏惧,据理反驳 。最后,曹思文不得不承认自己“情识愚浅,无以折其锋锐” 。在萧衍发动围剿《神灭论》数年后范缜辞世 。死后有文集十多卷,绝大多数早已亡佚 。
《神灭论》以问答式文体写成 , 分五段,凡三十一条,一千九百余字 。第一段,针对佛教的精神可以脱离形体而单独存在的观点,提出了“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 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形神相即的中心论点,肯定了人的精神和形体彼此统一,不得分离 。形体是精神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形体也就没有精神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他把形神关系比喻为刀刃和锋利的关系 。第二段,说明精神、意识是人的形体所独有的特性,并非所有的物质形体都具有,如树木的形体就是无知觉的实体 。生人和死人的质也不相同 , 只有活人才有知觉而具有精神作用 。第三段,说明人的知觉和思维的不同特征和相互关系 。他把人的精神现象分为能感受痛痒的“知”即知觉,和能判断是非的“虑”即思维 。二者又同是精神现象的组成部分 。“知”和“虑”所以有差别 , 因为产生于不同的器官 。手等是知觉的器官,“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 。而具有判别是非之“虑”的器官则是“心器” 。范缜还不懂得思维的器官是脑而不是心脏 。文章还指出,各人的精神产生于各自的器官,从根本上驳斥了佛教的灵魂转世之说 。但范缜又认为“圣人”和“凡人”不能等同,圣人不仅在道德上超过众人 , 在形体上也与众不同 。这种说法,完全用单纯的生理现象来代替复杂的社会原因,陷入了错误的物质结构机械论 。第四段,解释儒家经典中关于鬼神记载的问题 。他认为儒家经典中关于鬼神的说法,是“圣人”为教诲人民而假设的 。由于受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又认为鬼是一种与人不同的生物 。但他仍坚持人死神灭的观点,不承认人鬼互变论 。最后一段,指斥“浮图害政,桑门蠹俗”,全面揭露了佛教信仰造成的社会危害 。《神灭论》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范缜对形神关系的论证,把古代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