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简介


康熙皇帝简介

文章插图
康熙皇帝简介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外文名:The Kangxi Emperor;Kayser King
别名: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
民族:满族
王朝:清朝
庙号:清圣祖
陵墓:清景陵
年号:康熙
主要成就:蠲免赋税、发展经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重要事件: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编修文化典籍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前任: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后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代表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等
出生日期:1654年5月4日(甲午年)
历史评价
《全球通史》的评价
康熙有理由这样自信 。他统治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康熙皇帝简介】1.5亿甚至更多的天朝(大清帝国的臣民这样称呼他们的国家)臣民 , 正经历着一次经济、文化复兴 [第35页] 。
这次果断的行动标志着康熙漫长专制统治的开始,在他当政期间,大清帝国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成就卓越 。
城市手工业如棉纺织业、制陶业等也已从17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历的萧条阴影中走出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甚至还超过了以前的生产水平 。
康熙曾有过几回巡视 , 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 , 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 。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 。”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 , 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 。
他伤感地写道:“我已准备将这份诏书作为我一生的总结”,“我深恐黎民百姓并不知道我内心潜藏的痛苦” 。55年的统治耗尽了这位皇帝的精力:“虽然我已步入老年,但仍不能精心地休息一会儿,因此我认为整个国家只不过是一只弃履,所有的财富都只不过是泥沙而已 , 如果我死了,没有发生动-乱和灾难,那么我也就瞑目了 。” 五年之后,康熙不幸染病逝去!
史学家史景迁评价
史学家史景迁批评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继位的纠葛有点进退失据;二是康熙虽喜爱西学 , 任用耶稣会士,并允传教,但对西方并不信任 , 因而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轻徭薄赋自豪,以此彰显盛世,但其永不加赋的政策按耕地面积缴固定税金,与人口无关 , 于是人口虽增 , 亦不加赋,并无实质意义 。
小说家高阳评价
高阳先生在其《清朝的皇帝》中谈到康熙时,有很高的评价,谓其“与唐太宗均是第一流的君主”,其个人修养和道德言行也是无可挑剔 。论述缺点时 , 谓其晚年因传位而至吏治渐坏 。
梁启超评价
梁启超、邵力子等人认为,康熙在位时对西方科技很感兴趣并且还掌握了很多,但他却严禁自己之外的人学习,因为他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的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的统治 。
这也是政治统治(斗争)的需要,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有可能是某些人陷入疯狂之中 , 为维护自身利益(权力)而不顾大局 。有的人将之解释为时代的局限性 , 造成了了眼光的非长远性 。
传教士评价
据传教士张诚(J. F. Gerbillon)的日记,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汉人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 。而此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衰落 。梁启超说,康熙的科学是用来打击他人的一个工具,“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 。
历史上这位君主,要想成为一切人的品德上的楷范 , 还有待于更好地信仰基-督教,别无他法,可惜,他有耽溺享乐的倾向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鞑靼旅行记》
这位皇帝认为他自己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又是卓越的数学家 , 但是,尽管总的说来他对科学以及其它知识怀有兴趣 , 他对音乐一无所知,也几乎不懂最基础的数学知识 。——马国贤(Matteo Ripa)《马国贤神父回忆录》
关于立储
康熙要立储的缘由
第一 , 前朝历史教训 。康熙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祖父皇太极临死之前都没有公开确定并宣布皇位继承人,努尔哈赤死后由八旗旗主公推新汗,皇太极死后由实力较强的诸王、大臣议立新君 。由此引起争夺大位的事件,几乎兵戎相见,使政权濒于分-裂的危险 。
第二,皇权旗权矛盾 。皇权是指皇帝的权力 , 旗权是指八旗贵族的权力,二者有统一、也有矛盾 。天命末、崇德末的皇位继承,旗权占主导地位 。顺治朝由诸王、大臣议立新君的制度开始发生变化 。顺治帝24岁病逝前 , 想不遵祖制,以从兄弟为继承人 。但他的愿望没有实现 。最后由顺治帝与孝庄太后、诸王、大臣等商量,决定由皇三子玄烨来继承皇位,四大臣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ㄏ饫镀欤Ⅶ“荩ㄏ饣破欤└ㄕ?,皇权与旗权取得了折衷 。康熙帝立皇太子,为的是强化皇权 , 削弱旗权 。
第三,学习汉人经验 。康熙帝学习并接受儒家经典,研究中原历朝统治经验,深悉预立储君有利于皇权的连续性与稳固性,是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头等政治大事 。他开始接受历代皇位继承的经验,特别是明王朝皇位嫡长制(正妻长子)继承皇位的历史传统 。
第四,平定叛乱所需 。当时发生“三藩”之乱,伪托“朱三太子”反清复明,以之为号召聚众起义,使康熙帝看到“太子”威力之大 。他命杀掉吴三桂唯一的儿子、在北京做人质的额驸吴应熊,以丧其志 , 绝其望;同时,自己也立皇太子,以为身后预作准备 , 并有壮大声势、稳定人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作用 。
第五,特殊原因 。皇太子胤礽的生母是皇后赫舍里氏,出身显赫 , 她的爷爷索尼是辅政大臣、一等公,她的父亲噶布喇是康熙的领侍卫内大臣,她的叔叔索额图则官至大学士 。赫舍里氏12岁嫁给玄烨,两人恩爱,但不幸在生育胤礽时因难产而死,年仅22岁 。康熙帝与这位早逝的皇后感情很深 。举个例子: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五日,赫舍里氏去世后第三天 , 梓宫迁于紫禁城西,直到二十七日,康熙帝几乎每天都去举哀;后来他亲自将梓宫送往昌平巩华城 , 从六月到十二月,他去巩华城34次,第二年又去了24次,第三年去了15次 。有学者统计 , 从康熙十三年到十六年,他一共去了80次 。这四年里,每逢腊月二十九,他都去巩华城陪伴亡灵 。母因子死,子以母贵 。康熙帝对这位嫡子格外关爱,决定改变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皇位继承制度,而实行皇位嫡继承制,预立胤礽为储君 。
立储经验教训
作为一代圣主的康熙帝为什么处理不好储位继承的问题?
一、没有处理好皇帝与储君的矛盾 。当时处于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向中央集权过渡时期,预立储君 , 包括皇帝、满洲贵族和储君本人都一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情况 。比如,实行储君制度,就应当坚持储君不御政 。皇太子御政,必然引发皇太子与皇帝的权力冲突 。皇太子御政,必然从中植成党羽 , 与皇权相争 。康熙帝一方面改革前代的皇位继承制度,建立储君;另一方面又让太子领兵从政,派皇太子和其他皇子参与各种军政事务,其本意是锻炼和培养皇子 , 让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 。皇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和威胁了皇权 。无形中朝廷里似乎要出现两个中心,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侵犯 。康熙帝事与愿违,陷入旋涡 , 遭到失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