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顺治是什么关系 康熙是顺治的第几个儿子


康熙与顺治是什么关系 康熙是顺治的第几个儿子

文章插图
康熙与顺治是什么关系
父子关系
康熙是顺治的第几个儿子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 。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 。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九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
康熙简介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外文名:The Kangxi Emperor;Kayser King
别名: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
民族:满族
王朝:清朝
庙号:清圣祖
陵墓:清景陵
年号:康熙
主要成就:蠲免赋税、发展经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重要事件:抵制沙俄侵略 , 大败准噶尔汗国编修文化典籍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前任: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后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代表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等
出生日期:1654年5月4日(甲午年)
历史评价
《全球通史》的评价
康熙有理由这样自信 。他统治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1.5亿甚至更多的天朝(大清帝国的臣民这样称呼他们的国家)臣民,正经历着一次经济、文化复兴 [第35页] 。
这次果断的行动标志着康熙漫长专制统治的开始,在他当政期间,大清帝国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成就卓越 。
城市手工业如棉纺织业、制陶业等也已从17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历的萧条阴影中走出来 , 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 甚至还超过了以前的生产水平 。
康熙曾有过几回巡视,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 , 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 。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 , 这使他深得人心 。”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 , 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 。
他伤感地写道:“我已准备将这份诏书作为我一生的总结”,“我深恐黎民百姓并不知道我内心潜藏的痛苦” 。55年的统治耗尽了这位皇帝的精力:“虽然我已步入老年,但仍不能精心地休息一会儿,因此我认为整个国家只不过是一只弃履,所有的财富都只不过是泥沙而已,如果我死了,没有发生动-乱和灾难,那么我也就瞑目了 。” 五年之后,康熙不幸染病逝去!
【康熙与顺治是什么关系 康熙是顺治的第几个儿子】史学家史景迁评价
史学家史景迁批评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继位的纠葛有点进退失据;二是康熙虽喜爱西学,任用耶稣会士 , 并允传教,但对西方并不信任 , 因而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轻徭薄赋自豪,以此彰显盛世,但其永不加赋的政策按耕地面积缴固定税金,与人口无关,于是人口虽增,亦不加赋,并无实质意义 。
小说家高阳评价
高阳先生在其《清朝的皇帝》中谈到康熙时,有很高的评价,谓其“与唐太宗均是第一流的君主”,其个人修养和道德言行也是无可挑剔 。论述缺点时,谓其晚年因传位而至吏治渐坏 。
梁启超评价
梁启超、邵力子等人认为,康熙在位时对西方科技很感兴趣并且还掌握了很多,但他却严禁自己之外的人学习,因为他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的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的统治 。
这也是政治统治(斗争)的需要,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有可能是某些人陷入疯狂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权力)而不顾大局 。有的人将之解释为时代的局限性,造成了了眼光的非长远性 。
传教士评价
据传教士张诚(J. F. Gerbillon)的日记,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汉人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 。而此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衰落 。梁启超说,康熙的科学是用来打击他人的一个工具,“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 。
历史上这位君主,要想成为一切人的品德上的楷范,还有待于更好地信仰基-督教,别无他法,可惜,他有耽溺享乐的倾向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鞑靼旅行记》
这位皇帝认为他自己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又是卓越的数学家,但是,尽管总的说来他对科学以及其它知识怀有兴趣,他对音乐一无所知,也几乎不懂最基础的数学知识 。——马国贤(Matteo Ripa)《马国贤神父回忆录》
主要贡献
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概括说来 , 共有八点:
第一,削平三藩 , 巩固统一
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 。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 。从顺治朝开始,军费开支浩大,每年入不敷出 。以顺治十七年(1660年)为例,国家正赋收入银875万两,而云南一省就要支出银900多万两 。竭全国之财力 , 尚不足一藩之需求 。到了康熙初年,财政困难局面仍旧未见好转 。国家钱粮,大半耗于三藩 。三藩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 。平西王吴三桂还自行选派官员 , 称为“西选” 。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 。他要削平三藩 , 强化皇权 。
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数,支持撤藩的只有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等少数官员 。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他认为:“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 。今日撤亦反 , 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于是,下令撤藩!
康熙大阅盔甲一石激起千层浪 。“东南西北,在在鼎沸” , 京城里有杨起隆举事,察哈尔有阿尔尼叛乱 。而且 , 先后发生京师大地震、太和殿火灾,康熙帝爱后赫舍里氏也崩逝 。朝里与朝外,外叛与内变,雷火与地震,天灾与人祸,连连击到年轻的康熙皇帝身上 。一时间人心惶惶,京师不少官员甚至把家眷送归江南乡里 。
临大事,有静气 。青年天子玄烨在危急时刻,持心坚定,气静不慌 。原来主张不可撤藩的大学士索额图、户部侍郎魏象枢等,提出要处斩建议撤藩的大臣 。康熙帝义正词严:撤藩出自朕意 , 他们何罪之有?这就坚定了主张平叛的大臣的决心 。他下诏削夺吴三桂的官爵,公布其罪状 。不久又将留居京师的吴三桂之子应熊、孙世霖等逮捕处死 。消息传到吴军,吴三桂正在吃饭,闻讯大惊 。后西藏五世达-赖-喇-嘛为吴三桂说情,请求朝廷“裂土罢兵”,遭到康熙帝的坚决驳斥 。他为了安定惊恐的军心,慌乱的民心,每天游景山 , 观骑射,以示胸有成竹 。有人进行讽谏,康熙置若罔闻 。事后他说:“当时我要是表现出一丝惊恐来 , 就会人心动?。挡欢ɑ岢鱿忠馔獾那榭觯 彼募岫ň鲂暮推骄残奶?nbsp;, 对于稳定大局和安定人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
经过八年平叛战争 , 终于取得削平三藩的胜利 。群臣请上尊号,康熙帝严辞拒绝 。他认为,八年战火,生民涂炭,应该务实,切戒虚名 。随后,他开始着手统一台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