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用户群体分析有哪几个方面 什么是目标用户

编辑导语:在挖掘产品新机会时,产品经理总会先问:目标用户是什么样子?在新产品面临上市前,营销人员也会惯常问句:目标用户是哪个群体?在某个活动上线时,运营人员也会问句:什么年龄段用户会喜欢?分享对获取目标客户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目标用户群体分析有哪几个方面 什么是目标用户

文章插图
目标用户是大家都有共识要关注的群体,而目标用户从哪来?需要了解“目标”和“用户”分别指什么 。
关于“目标”,更常听到的是业务目标,比如完成多少市场销量,实现多少用户增长等 。 既然是找“目标用户”,此“目标”对于用户而言是指产品价值,目标用户的本质是指会为了此产品价值买单的用户群 。 对于产品研发人员来说,这类用户是产品的需求用户,以此为研发的目标用户 。 所以了解什么是目标,才能清楚什么是目标用户 。
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目标产品价值清晰明确时,一种是目标产品价值还不清晰,需要挖掘时 。
当目标产品价值清晰时,这时通常是产品概念有了雏形或基本方向 。 产品经理基于过往对市场的了解和趋势的判断,创想或策划出一些新产品概念,需要基于此目标产品价值,寻找对应的用户群,以指导产品的进一步开发 。 是否能被产品价值吸引,是衡量是否为目标用户的关键指标 。
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产品经理是直接照抄竞品,以为做了一个近似的产品,对方的目标用户群也会直接成为此产品的目标用户,这样就有些想当然了 。
在目标产品价值相对清晰时,直接把产品价值转化为需求筛选度量,通过大规模、全面覆盖的调研,就能如网鱼一般,筛出目标用户群,再总结共性形态 。 实际是一次由结果推导出源头的方式 。
这种情况其实少之又少 。 等于是产品出来了,再想怎么卖 。 这具有很大风险性,一旦市场压根没有对应的买单人群,或是很小的一部分人群,再想转弯,就会经受很大损失和内部消耗 。 当然,实际的生意人都不会这么绝对,谁都知道关注市场 。 所以这两种情况在实际中也不是泾渭分明的,只是看产品价值的清晰程度 。
当目标产品价值不清晰,还需挖掘时 。 “目标”就需要在广泛的用户群中去寻找,是先有“用户”,再有“目标用户”,再有目标产品价值,一步一步清晰的过程 。
一、“STP”——目标用户定位分析这种情况下,所需的是“STP”——目标用户定位分析 。
“S”(Segmenting)是市场细分,需要把整个市场做大规模的扫描摸底,“T”(Targeting)是基于业务目标作用户筛选和抉择,“P”(Positioning)是对选择的目标用户作针对性的描述 。 STP虽然来源于营销理论,但关键在于市场定位 。
但STP要求的大规模的摸底调研,所需的时间、资金、人力成本都很大,在企业中很少能有这个条件进行,除了大型研发项目,或有来自企业高层全力支持的项目,一般很难完整地进行这样一轮规范化、理想化的研究 。
那实际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
1. 做简化版的“STP”在样本抽样上先作预设筛选,挑选一些符合趋势、更有价值的用户群,分别做深访,以点带面,完成整体市场的映射扫描 。 这种做法是在精细程度上作了简化,以定性研究为主,准确度上降低一定标准,考验研究人员以点带面的洞察把控能力 。 这种可用于全新产品机会挖掘,或新市场开辟时,以相对轻量化成本进行快速的市场摸底 。
2. 分步骤做“STP”通过一次基础研究项目,把“S”部分完成,形成一套用户生态细分地图,为各个项目做底层支持,当哪个项目需要作目标用户定位时,就在这个地图上选择一种人群,再做针对性的目标用户群调研 。
像很多电商企业、快消品企业、以及电子消费品制造企业,多会选择这种方式进行用户定位 。 这种方式考验的是用研人员如何研究出一种有效的用户生态地图模型,而且这个地图模型的趋势性是可以满足未来几年的 。 同时“T“的选择标准是需要内部存在共识的,否则这个地图的应用性也会形同虚设 。
3. 清晰化产品假设就是要在“目标”上着手,让完全不清楚的目标产品价值,往清晰的路上更进一步,这需要产品经理作进一步的选择 。 不能既要又要,可通过市场分析、竞品分析等其他研究手段,把目标产品价值圈定范围进一步缩小,有一些初步清晰化的方向,由此可缩小“STP”的研究范围,也自然能减轻用户调研的负担,让研究重点更清晰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