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低式的教育,满嘴是爱,却又面目狰狞


贬低式的教育,满嘴是爱,却又面目狰狞

文章插图
我们很多人一定听过这样的话:
“你怎么那么笨!才考了这么一点分,你看看谁谁谁考了年级第一,谁谁谁拿了奖学金”
“你这点事都做不好,怎么这么蠢,我怎么生了你这个废物 。”
“你学习不好,干脆从明天起别读了,还不如早点去打工!”
……
一言不合就对孩子大吼大叫,更有甚者拳脚相加 。
家长口中别人的孩子如何优秀,家长认为经常会用别人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努力进取,殊不知这样的话说多了对孩子反而是一种心理的伤害 。
家长天真地认为:打击才能进步,有压力才有动力 。
他们的想法大概如此:不就是骂几句吗?谁不是这么长大的呢?孩子要是这点骂都经受不?。?以后到了社会怎么办?我骂你你才不会骄傲,才能保持进步 。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贬低式的教育方式并不能给孩子带来进步 , 打击也并不能为孩子带来一颗强韧的大心脏 。
什么是贬低式的教育呢?
“贬低” , 故意降低对人或事的评价 。“贬低式教育” , 通俗地说就是打压式教育 。
贬低式教育,俗称激将法、挫折式教育 。这是很多家长眼里,最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的教育方式,其基本套路是通过打击孩子自尊心、自信心,来试图让孩子达到触底反弹的目的 。
所谓的贬低式教育,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家长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在自己的孩子耳边扇风 , 总是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的教育模式被称为是“贬低式教育”,长期在父母的这样的高压之下成长的孩子,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性格敏感,对待一切事物都有很强的防范心理,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良的影响 。
可是我们会想:父母明明是为了孩子好 , 明明比谁都爱孩子,可为什么总是用打击和否定的方式,给孩子造成一次次的伤害?
家长是想采用贬低式教育法刺激孩子不断进取,但小小的孩子怎么会懂得这些 。谁不爱听夸奖?连家长本身听到夸赞都觉得心理美滋滋,自身如此,又何必对一个年幼的孩子如此残忍?
家长们不知道的是,小朋友在一次次打击、一次次得不到夸奖的努力中性格、心灵已经渐渐扭曲 。
长期在贬低式教育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了自卑、怀疑自己能力的性格 , 就算自己后来能力很强,内心深处的自卑仍然摆脱不掉 。
有一期少年说,有一位女孩上台吐槽了自己的“毒舌”妈妈 。
“我觉得我妈妈生活得一定很苦,毕竟她的嘴那么毒 。”
数学考试没考好,妈妈便冷嘲热讽:“你真是一个人才,你怎么考成这个鬼东西的呢?下次再考这样,你就不用去学校了!”
女孩喜欢一件连衣裙 , 便托爸爸买了回来,妈妈看到之后整个人脸色都变了:“你眼睛长哪里去了?你要是以后再买这种衣服,我就把你和衣服一起丢出去!”
更过分的是,妈妈总是会当着弟弟的面贬低她:“不要以后像你姐一样,干啥啥不行 , 学习真的一塌糊涂!”
但是这个女孩的妈妈还在台下振振有词的说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 , 只是想让她更加努力而已,只是言语直白而已 。
女儿却说:你的所谓犀利直白却对我造成了伤害!
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满嘴是爱,却满目狰狞,伤孩子最深 。
一阵咆哮怒吼过后,还会补上一句:我这都是为你好 。这是多么让人无法反驳的话 。
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贬低、否定孩子,让他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信任 , 不应该被善待,这才不是打击式教育 。
实际上,打击就是打击 。
打击带给孩子的从来都不是教育,而是伤害 。
在《少有人走的路》里,有这样一段话:“那些沐浴着父母的爱的孩子,心灵却可以健全发展 。他们也可能因父母一时的忽视表示不满,然而他们对父母的爱感激不尽 。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 , 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 。”
孩子幼年起就享受到父母的爱,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养的强大自信,也会使其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 , 而不致自暴自弃 。
在贬低中长大的孩子,即使成人了也一直在跟内心深处的自卑作斗争 , 他们拼了命想成为自信发光的人,但这却是很艰难的一件事 。
但对于有些父母而言 , 其实从来不是故意采用打压式的教育方法,而是他们内心就是这么想的,眼睛里看到的永远是孩子的缺点 。
对这样的父母,永远别说是爱孩子的,更别说是为孩子好 。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叫什么爱?让孩子每天生活在无助、彷徨之中叫什么为孩子好?
孩子不一定是夸出来的,但决不是贬出来的 。
“贬低式教育”的家长最大的问题是不知足,特别是对孩子的成绩 。反过来想,你的孩子为什么必须是最优秀的呢?你自己是最优秀的家长吗?你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孩子做到?
父母经常贬低孩子,会让孩子在做事情之前 , 变得畏手畏脚,不敢放手去尝试 。这样的孩子也就没有什么主见,不管做什么事好像缺少了主心骨 , 外在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选择困难症” 。
这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同时 , 父母总是习惯性地贬低孩子,会让孩子越来越压抑,如果这些情绪没有办法宣泄,孩子会越来越抗拒跟别人交流,性格上变得孤僻自闭,易形成“退缩型人格”,即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回避现实,不敢与人正常交流,容易形成内向、封闭、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征 。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担心等自己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总是害怕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刁难 。
可面对困境的秘诀 , 从来都不是自卑和逃避,而是乐观、勤奋、善良 。
但这些美好的品质永远不会凭空出现,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从我们身上一点点复制 。
所以,我们真正应该留给孩子的不是打击,不是否定 。
当然,我们也并不倡导一味的鼓励式教育,对待孩子要鼓励与批评相间,孩子表现好时和取得进步时就得多鼓励,孩子犯错时也需适当批评 。
我们能做的,就是看到孩子内心的光,并指引他们一步步走向未来的远方 。
真正成功的教育,不是贬低式教育,也不是鼓励式教育,而是将目光从结果中拿出来,着眼于教育孩子的过程,你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都有其熠熠生辉的瞬间 。
【贬低式的教育,满嘴是爱,却又面目狰狞】- END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