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很多家长可能也听过这个说法:孩子哭不要马上抱,要让他哭到不哭了,最终睡着,孩子才会知道哭是没用的,就会哭得越来越少,然后越来好带 。 所以孩子哭了,一些家长忍着心痛转身离开,甚至躲在门外默默流泪,心理默默计时,祈求哭声早点止住……
每当这时,很多家长可能也会有疑问,自己这样硬着心肠真的好吗?这种做法有依据吗?
这种做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渊源的,医学上叫“哭声免疫法”(Cry it out) 。
这种做法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源于100多年前的儿科医生Luther Emmett Holt,他主张让孩子困的时候独自在床上待着,不管哭不哭,家长都离开房间,即便孩子哭,也不给任何回应,让孩子自己哭着入睡 。
另一个源于波士顿大学的法伯医生,他改良了原始的哭声免疫法,在其中加入了父母中途回到房间的步骤,但是父母进入房间的时间间隔逐渐延长,这种方法也称为“哭声控制法”,也被认为是哭声免疫法 。
哭声免疫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主张这样做的人认为,孩子的哭闹是想要得到父母的安抚,如果父母坚持不安抚,就不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他就不会再做“无用功”,逐渐学会夜间自己入睡 。
但是,“哭声免疫法”自一开始被提出,就争议不断 。
直接忽视孩子的需求的原始版本自不必说,被许许多多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以及家长批评为“冷血无情”的方法,即便是法伯的改良版的哭声免疫法也存在很大争议 。
质疑的人认为:婴儿不是机器人,而是处于大脑发育关键时期的人,用简单的行为学原则去“训练”他,会让他的应激反应系统长期激活,影响大脑发育,也会影响他日后应对压力的模式 。
而赞同的人认为:孩子需要学会自己入睡和自我安抚;睡眠对于孩子和父母都非常重要,良好的睡眠同样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虽然父母晚上不回应孩子,但白天可以去弥补 。
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到底谁对谁错呢?那就需要拿事实来说话了 。 事实就是要靠研究来明确,可惜的是,目前的研究结果仍然不一致 。
一些研究认为,如果训练成功,哭声免疫法能让孩子入睡时间缩短,也有利于改善妈妈的产后抑郁 。 但是,大部分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认为,太长时间的哭闹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影响,容易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不利于亲子关系 。
同时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产生过度的压力,会激发人体应激反应,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 。 另外,长期处于压力下没能得到积极支持,儿童应对压力的反应方式也会受到影响,日后面对来生活和工作压力时,更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 。
但不像入睡时间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哭声免疫法”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很难量化,不好评估 。
每个孩子的气质不同,哭闹和睡眠问题的原因也可能不同,所以应对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指望用哭声免疫法去应对所有的孩子的所有的睡眠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
在心理学上,我们可以将婴儿气质划分为五种类型:容易型、困难型、发动缓慢型、中间偏易型和中间偏难型 。 容易型气质的孩子,吃、喝、睡、大小便等都有规律,节奏明显,对新事物和变化适应性强,但这类婴儿只占总数的大约40% 。
而困难型气质的儿童则表现,为睡眠和饥饿模式不规则,对新事物接受缓慢,总是大声哭闹,遇到挫折容易发脾气 。 对这类孩子,哭声免疫法很可能给他们带来强烈的不安和持久的消极情绪 。
所以,即便你要采用哭声免疫法,也要先了解一下,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容易型气质特征的孩子,请慎用哭声免疫法 。
此外,孩子哭闹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单纯的寻求安抚,有的却可能是一些身体上的不适,比如肠胀气、肠绞痛、长牙等引起的不适 。
我在美国读发展心理学硕士的时候,有个美国同学说到哭声免疫法时,分享了她的个人经历 。 她的妈妈特别推崇哭声免疫法,在她4个多月的时候就给进行了睡眠训练 。 然后在她大概8、9个月的时候,有几个晚上总是频繁哭闹,她妈妈以为训练效果消退,再次重新训练,她很长时间的哭闹,也没有引重视,过了几天终于发现不对劲,带去医院,才发现是中耳炎,但为时已晚,她的听力已经受到了比较大的损害,从那以后她就带着助听器 。
推荐阅读
- 担心孩子缺钙,需要做超声骨密度吗?
- 孩子肚子凸屁股翘,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 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是真的吗?
- 这种退烧方法重则导致肾衰竭!很多地方还在给孩子用
- 表白的句子给喜欢的男孩子 向幸福迈进
- 如何对女孩子表白成功率更高 这些表白技巧你要会
- 感动女孩子的表白情书,表白情话大全
- 对喜欢女孩子的表白情话 这些表白情话你一定要有
- 追女孩子的技巧,怎么追女生
- 为什么叫女孩子小红帽 小红帽为什么是平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