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效应 天花板效应的临床表现


天花板效应 天花板效应的临床表现

文章插图
小伙伴们好,最近小龙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天花板效应这个都颇为感兴趣的,那么小龙今天就来为大家梳理下具体的一些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
1、天花板效应 , 也称为高限效应 , 指的是试题过于简单,导致大多数个体获得高分的现象 。
2、和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因变量水平趋于完美(接近量表的“天花板”)或趋于零效应的现象 。这些效果被称为比例衰减效果(或者更通俗地说,天花板和地板效果)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 , 研究人员如何解释?
3、在影响指标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中,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尤为典型 。这两种效应意味着反应指数的范围不够大,导致反应停留在指数尺度的顶端或底端,从而使指数的有效性遭受损失 。
4、让我们看一个天花板效应的例子,假设一名研究人员想比较游泳和跑步的减肥效果 。他找了两个肥胖的人作为实验对象 。首先,他用台秤称了他们的体重,发现两个受试者的体重正好是300磅 。然后 , 两位受试者开始了减肥计划 , 其中一位通过跑步减肥,另一位通过游泳减肥 。几个月后,两个人又用同样的台秤称了一次体重,发现两个人都是250斤 。研究人员认为两人都瘦了50斤,因此得出跑步和游泳减肥效果相同的结论 。然而,研究人员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 那就是它所使用的秤有0 ~ 300磅的量程,它无法准确称量这两个人的体重 。(如果用量程足够大的秤来称,一个受试者是300斤 , 另一个是350斤 。通过跑步减肥的人减了50斤,通过游泳减肥的人减了100斤 。)因为两位受试者的体重都达到了反应指数区间的顶端,所以他们各自的减肥效果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这是天花板效应的一个问题
5、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地板效应的例子 。假设你教一个动作不协调的朋友打保龄球 。你觉得那个奖励可以提高你的作业,所以每次他打满分你就给他买啤酒 。然而,你的朋友把所有的球都扔进了沟里 。这样你就不能提供奖励,也就指望他的作业水平会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但是由于没有比沟里的球更低的水平,所以你无法观察到你的成绩有任何下降 。这时候你朋友的作业水平已经到了反应指数范围的底部 。这就是地板效应 。
6、而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都阻碍了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准确反映 , 所以在选择反应指标时要尽量避免 。那么如何避免呢?通常的方法是:先通过实验设计尽量避免极端反应,再尝试测试少量早期被试,考察他们对任务操作的反应 。如果受试者的反应接近指数范围的顶部或底部,那么就需要对实验任务进行修正 。例如,在一个记忆实验中,如果记忆成绩太好,可以增加呈现的材料来降低作业的水平 。同样,如果受试者表现很差,几乎什么都记不?。?那么应该通过减少记忆材料和减慢呈现速度来使任务变得更容易 。设计实验任务和反应指标的指导思想是被试的反应要分布在指标区间的中间区间 。然后在操纵自变量时,可以观察到被试反应水平的升高或降低 。谨慎的研究人员在进行可能受到天花板或地板效应污染的实验前,应做好初步实验 。实验准备可以使研究者了解实验在设计或实验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 。
【天花板效应 天花板效应的临床表现】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