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盯上个人云储存市场了?

最近, #微信拟推出聊天记录付费云储存服务#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据悉, 苹果用户180元左右每年, 安卓用户130元左右每年 。 有网友表示, “感情微信一直都不收费就是为了憋个大的?” 微信作为一个国民级应用, 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也自然会引发广泛关注 。 在这个时间点拟推出聊天记录付费云储存服务, 我们不妨进一步分析, 其背后团队有着怎样的考虑, 这项服务推出之后又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场景迭代:储存载体变迁与付费模式的必然我们都知道, 微信会自动清理14天以上的文件 。 虽然微信的定位本身就不是办公社交, 但对于不少人来说, 聊天记录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储存需求 。 一方面, 工作场景里, 网上曾有一篇文章探讨中西方工作文化的差异, 在国外“工作”和“私人”有着很明显的界限, 而在国内, 微信“不仅工作和私人空间的墙壁被打破, 仿佛生命中一切的事物都被融合了起来 。 ”虽然如今我们有企业微信、钉钉, 但在中国的办公场景内, 使用微信的固定群体依然存在 。 尤其是对于依赖以微信收发文件或是作为客户管理工具的人群来说, 保存历史记录资料是刚需 。 在微信推出聊天记录付费服务后, 这一目标人群中自然会有一定的付费意愿 。 另一方面, 在生活场景里, 租赁、维权、甚至是警方办案取证等等场景中, 聊天记录往往是关键时刻的有力证据 。 不单单是“无纸化办公”, “无纸化生活”已经深入到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中 。 微信拟推出的聊天记录付费云储存服务并非业内首创, QQ推出的时间更早, 这足以说明个人云储存的市场需求已经客观存在多年 。 储存信息是人类的一项本能, 即使在没有网络的年代, 古人也有储存书信的习惯 。 随着存储载体变迁, 对于新一代信息承载者微信等互联网软件而言, 提供储存服务, 这也是对产品功能性的丰富 。 也许会有人问, 道理我都懂, 可为何这项功能要付费?这就牵扯到了储存成本问题, 微信想通过提供聊天记录云储存服务来让产品更丰满, 但数十亿人每天都在使用微信, 指数级增长的数据体量是非常大的 。 事实上, 在APP的运营成本中, 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数据保管的成本, 而且数据保管的成本其实也在不断升高 。 根据第三方数据, 预计到2025年, 全球数据量将增加到175ZB(1ZB大约有10亿GB), 但目前全世界存储服务器却只能存储7%的数据 。 数据储存供不应求, 反映到市场上, 硬盘价格连续两年上涨, 单位数据的存储成本其实在不断升高 。 曾经网盘大战就是一个很直观的案例, 从金山网盘宣布向个人免费提供100G云储存空间, 到各网盘服务商纷纷加码, 一众玩家相继投入, 但潮水褪去, 如今壮大起来的只剩下百度网盘一家 。 对于微信而言, 作为一个国民级的社交软件, 免费帮助十几亿人储存数据, 成本压力可想而知 。 云储存付费的另一个优势就是筛选, 不需要服务的人可以选择不开通, 对于需要的人来说, 即便是付费, 却带来了必要且更方便的信息留存 。 将储存服务按需交付, 既不浪费资源也能有新的变现途径, 何乐而不为?但值得注意的是, 后续用户反馈如何仍有待验证 。 微信此次传出的动作, 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也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在数据存储技术没有实质性飞跃的当下, 怎样获得一种更便宜的数据保存方案?微信推出付费服务, 是一个解决方案 。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云计算, 算力的增长是客观需求导致的, 如何在保持算力增长的过程中, 更好地分配资源?亚马逊扩展出了云计算业务, 通过共享的模式来降低成本 。 这两件事儿在底层逻辑上其实是大同小异的 。 硬件迭代:用户储存的“体验一致性”前面已经提到, 数字化时代, 数据指数级增长是不可逆的, 只要有人使用互联网服务, 就会产生数据 。 而随着终端设备不断推陈出新, 个人数据储存的需求也在悄然变化 。 以苹果为例, 早年的iPhone4仅有16G和32G储存内存版本, 到如今iPhone12 Pro Max最高的512G储存内存, 十年时间里, 曾经iPhone最顶级的32G的储存内存早已不够大部分人使用 。 事实上, 如今不少人手机内单单一个微信APP所占用的储存空间, 可能就已经有爆掉顶配iPhone4的能力 。 个人数据存储市场的增长一直以来都客观存在, 只是微信的此次动作, 再度引发了人们关注 。 由此可见, 微信聊天记录推出云端服务之后, 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机存储空间的需求 。 iPhone13即将上市, 其大容量版本的手机销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因此受到影响 。 以iPhone12为例, 64G与256G版本发售价就差了近1500元, 而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在不断加快, 云储存相对低价的费用优势就体现了出来 。 这是否预示着云储存将成为未来个人数据的主流储存模式?答案也许是肯定的, 早在2018年, 就有国外分析师估计, 苹果iCloud拥有8.5亿用户, 其中1.7亿人正在为其付费 。 而在国内, 百度网盘用户数已经从15年的1000万增长至2020年的7亿 。 个人云盘市场, 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 原因在于, 古典互联网时期单一的终端设备, SD卡、U盘就足够满足用户的实际储存与转移需求 。 随着全民生活的智能化转型, 储存需求也会随之向着“体验一致性”进化 。 这主要体现在智能设备的多端协同上, 以往我们的电子设备无论是功能性还是数据存储量都较为单一, 但如今智能手机、PC的生态已经足够完善, 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层出不穷的新设备正在出现, 数据的储存传输需求也在激增 。 在个人设备的协同上, 以iCloud为例, 在打通了不同设备的数据屏障之后, 苹果用户的终端产品生态体验上便有了一致性 。 网盘玩家则印证着个人数据传输储存需求的增长, 目前百度网盘不仅集聚了很大基数的用户群体, 在手机端、交互端(小度)以及未来的车载端, 跨系统、跨设备的云端储存都将有很强的变现潜力待释放 。 个人云储存:主流玩家的差异化布局百度网盘和iCloud都在个人云储存业务上具备足够大的用户体量, 而微信的聊天记录云储存, 从用户角度来看, 与后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 在用户大盘具备规模的时候, 为让整个生态更加健全, 无论是微信还是苹果, 都是在给自家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这更像是一场“关着门的游戏” 。 对于瞄准了个人云储存市场的初创型玩家而言很难效仿 。 如果说微信和苹果的主要业务都是卖萝卜, 目前已经有了稳固的客户群体, 但有一天发现客户里有些人对萝卜叶子也很感兴趣, 不妨顺便卖一卖萝卜叶子, 满足多元的用户需求 。 这也就注定了对于苹果和微信而言, 用户基本盘往往是被核心业务所吸引, 云储存是其为了协同整体生态而做出的衍生业务 。 尽管目前iCloud已经推出了Windows版本, 但仍旧是为了方便苹果用户更好地储存个人数据, 业务的主要价值在于更完善地服务基本盘用户, 很难靠这门业务单打独斗来拉取新的用户群体 。 百度网盘的打法则与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即“打开门”面向任何有云端储存需求的用户, 最初的定位就是卖“萝卜宴” 。 无论你喜欢吃炖萝卜还是炒萝卜, 只要你有个人云端储存需求, 完全可以脱离系统与软件的屏障, 视频到图片文件都能满足, 一定程度上是在迭代个人实体硬盘市场 。 与此同时, 百度网盘的模式也体现出了鲜明的链式效应, 尤其是在办公场景中 。 据天眼查宏观分析, 目前国内在做ToB云储存业务的企业已经达到近2200家, 一个企业能够带动员工及合作伙伴等一众协同部门, 使用同一个厂商的网盘云端储存、传输及其他服务, 帮助网盘迅速触达更广泛的行业与客户群体, 极大提升获客效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