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不是长周期消费品,鼓励生育更不应物化子女


子女不是长周期消费品,鼓励生育更不应物化子女

文章插图
??2023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新浪财经之夜于2023年4月11日在海口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出席并作主题演讲 。陈文玲表示,按照贝克尔经济学家的行为经济学说 , 子女也是消费品 , 子女是长周期的消费品 , 是可以给你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费品 。所以,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你没有长周期的耐用消费品,他的价值是超过你购买其他消费品的价值 。(4月11日 极目新闻)
??相关发言内容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大网友的质疑:“不把人当人,孩子是我的消费品 , 我又是谁的消费品呢?”“有娃的没娃的都沉默了” 。笔者认为,鼓励生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物化子女不可取 。
??据国家统计局育娲人口研究团队数据 , 2022年我国人口开始负增长,总和生育率跌破1.1、全球倒数,放开并鼓励生育刻不容缓 。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之前的6左右,降至1990年的2左右,再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2021年仅1.15,2022年或不到1.1,仅为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全球倒数 。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三孩政策效果未显现,未能扭转中国出生人口下降趋势,生育堆积效应已消退 。
??生育率降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当下很多年轻人自己的生活已经不堪重负 。房价过高、薪资低、物价飞涨……这些都让广大年轻人一天比一天焦虑 。且不考虑养育孩子是否有回报,生育孩子一定要付出长周期的投入 。由“育娲人口研究”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出炉 。根据《报告》显示 , 全国各地区平均养育0~17岁孩子成本为48.5万;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 。有网友调侃道:“生存艰难的季节狮子都知道停止繁衍 。”
??面对如此情况,中国未来的生育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鼓励生育的方式和政策 。然而,到底该如何鼓励,绝不是把子女宣传为长周期的“消费品” 。每个孩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在成长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在一起成长 , 双方应当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有关部门应想办法降低房价、物价、医疗费用,降低孩子的生育、教育、养育成本,将生育成本全面纳入社保,发放生育补贴等,让生孩子、养孩子的负担能小一些 , 减少年轻人们的压力和负担,这或许是提高生育率的最优解 。
【子女不是长周期消费品,鼓励生育更不应物化子女】??不管如何 , 在生育问题上,生老病死的数据都不能够被用来当作道德绑架年轻人的武器 。所谓的专家并没有真正了解年轻人对婚育的态度,了解他们的焦虑,真正切实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 而是抱着傲慢的态度,说一句“不生小孩是不对的”,甚至开始替年轻人计算付出与回报成本,试图将生育变成一件投资,将子女物化成消费品 。这种行为只会更大程度的引起年轻人的不满,对提高生育率起反作用 。
??我们期待专家们能挽回属于他们的公信力 , 未来能够提出更多真正行之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建立男女平等、生育友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完善男性陪产假制度,鼓励男性共同参与育儿,以及加强女性生育价值的社会补偿,增强女性生育福利待遇,保障女性公平就业权益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提高生育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