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里仁篇》第十一章有感1500字


读《论语.里仁篇》第十一章有感1500字

文章插图
第十一章子*:“君子怀德 , 小人怀土;君子怀刑 , 小人怀惠 。”
该章孔子重点强调了君子和小人*价值取向 。君子是有身份,有地位*士,在社会中处于*地位 。而小人是庶人,指贫民百姓,在社会中处于生产地位 。在孔子那个“刑不上大夫 , 礼不下庶人”*时代,君子和小人*德行与视野泾渭分明 , 由是,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就再自然不过了 。那么,什么是怀呢?《说文解字》说怀属于心部,“怀 , 念思也” 。《释名》有:“怀,回也,*有去意回来就巳也,亦言归也,来归巳也 。”《战国策·魏策》说:“怀怒未发”,怀是心里存有,怀藏*意思 。笔者认为“怀”当作心里存有、怀藏比较妥当 。德者,得也 。德就是做人*道德,也指作为*者*职业道德 。刑就是刑罚,对犯法者惩罚*法律 。土指自己居住*场所,赖以为生*地方 。惠就是实利、恩惠 。汉代人注疏这句话时,孔安国认为:“怀,安也” 。包咸解释“惠”为“恩惠” 。
朱熹解释这句话时仍然沿用了《说文》*用法,他在《论语集注》中说:“怀,思念也 。怀德 , 谓存其固有之善 。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 。怀刑,谓畏法 。怀惠 , 谓贪利 。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尹(尹焞)氏*‘乐善恶不善,所以为君子;苟安务得,所以为小人’ 。”
《论语正义》沿用了孔氏、包氏*注,*:此章言君子小人所安不同也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者 , 怀,安也 。君子执德不移,是安於德也 。小人安安而不能迁者,难於迁徙,是安於土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者 , 刑,法制;惠 , 恩惠也 。君子乐於法制齐民,是怀刑也 。小人唯利是亲,安於恩惠 , 是怀惠也 。
再*宋代郑汝谐《论语意原》对此句之解释 , 可以做一总结 。郑汝谐说:“上有徳则礼义明、教化行,固君子之所安也 。上有刑则善有所怙,恶有所惧 , 亦君子之所安也 。小人则不然,有土以居之则苟安重迁,徳则非其所知也 。有恵以私之则乐其所养,刑则非其所利也 。君子小人识虑之远近,用心之公私于此分矣 。当时之君既无徳政又无刑章,何以怀君子?争城争地 , 民不得一*安,其居重征厚敛,未尝有以恵其下,又无以怀小人矣 。君子小人皆失其所是 。以微示伤叹之意 。”
【读《论语.里仁篇》第十一章有感1500字】按照“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句式结构,四个“怀”字构成相同*结构 , 应该属于同一词*:动词 。无论把“怀”训为“安”,还是训为“思念”或“念思”,都是指心里藏着或者说心里存有 。因此 , 这句话就是说:君子心存道德与刑罚,小人心怀故土与利惠 。如果仅仅理解到孔子指明所以为君子小人这个层次,还是不够* 。从孔子*儒士身份而言 , 孔子也应该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这是他作为士**分 。而问题是如郑汝谐所言君子小人皆没法作为,何以安顿天下?孔子通过“四怀”说明君子小人应该各守其分,这就意味着规劝执政者、在上位者要反思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实现仁政 。换句话说 , 既然“刑不上大夫”,那么,士大夫这样*君子就应该具备崇高*品德,使自己心怀对法律*敬畏 , 对得起士君子这一光荣*称*,免于刑罚之苦,这样才配得上称君子 。而“礼不下庶人”就是因为庶民这样*贫民百姓既没有受到什么士*教育 , 又不是士君子,对于他们最要紧*就是安土重迁,给他们一定*实惠就可以了,由此,也可窥见儒家倡导仁政思想*现实根据 。孔子这句话*现实启示是:执政党、国家**者或者企事业单位等处于上位**者要时刻坚守最起码*职业道德底线和服务宗旨 , 决不能沦落为与民争利*暴君恶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