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为什么会影响吃海鲜? 赤潮是什么

近日 , 我国福建等部分海域相继发生赤潮 , 有些严重的海域甚至发生了鱼类死亡 。 大家不免担心 , 发生赤潮海域的海鲜还能吃吗?
什么是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骤然增殖高度聚集 , 引起水体变色的现象 。 通常每年的5-7月份是赤潮高发期 , 而此次爆发赤潮的福建海域则是我国赤潮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之一 。

赤潮为什么会影响吃海鲜? 赤潮是什么

文章插图

某海域一旦发生赤潮 , 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 造成鱼类缺氧 , 甚至窒息死亡 。 更为重要的是 , 赤潮海域大量增殖的藻类中还可能伴生有毒藻类 。 这些有毒藻类会产生毒素 , 污染该海域的海产品 。
赤潮对哪些海产品的影响最大? 海产品中最容易被赤潮影响的当属贝类 。 因为贝类是滤食性动物 , 这种摄食方式导致其非常容易富集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 。
所以这类毒素虽然是藻类产生的 , 却被称为"贝类毒素" 。 常见的可能含有贝类毒素的海产品有扇贝、贻贝(又叫海虹、青口)、牡蛎、毛蚶(毛蛤蜊)、杂色蛤(花蛤)等 。
赤潮为什么会影响吃海鲜? 赤潮是什么

文章插图

什么是贝类毒素?有啥危害? 贝类毒素并非一种物质 , 而是很多种结构不同、毒性各异的毒素的统称 。 按照引起人体中毒表现的不同 , 通常将贝类毒素分为麻痹性、腹泻性、失忆性等几大类 。
· 麻痹性贝类毒素 , 顾名思义 , 可引起神经麻痹的表现 , 主要发生在口周、面部、四肢等部位 , 轻者表现为口唇和手脚麻木 , 后期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 重症患者可发展至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甚至昏迷 。
· 腹泻性贝类毒素则主要引起消化道表现 , 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
· 失忆性贝类毒素毒性很强 , 可导致记忆功能的长久性损害 , 好在这类毒素在我国海域非常少见 。
赤潮=贝类毒素? 不过 , 并不是发生赤潮就一定有贝类毒素 , 能引起赤潮的藻类很多 , 其中只有小部分能产生毒素 。 同样的 , 也并非只有赤潮海域出产的贝类才可能有毒素 , 即使不发生赤潮 , 海水中也存在有毒藻类 , 其产生的毒素也可能在该海域的贝类体内富集 。
但某个海域一旦发生赤潮 , 那么有毒藻类增加的概率大大提高 , 海产品被贝类毒素污染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 据监测 , 此次福建多数赤潮海域存在有毒藻类 , 因此建议消费者谨慎食用该海域出产的海产品 , 特别是贝类 。
赤潮为什么会影响吃海鲜? 赤潮是什么

文章插图

实际上 , 福建历来是我国赤潮高发地区 , 且该海域广泛分布着有毒藻类 , 监测数据表明 , 数十年来 , 该地区已发生过多起贝类毒素中毒事件 。 除福建海域外 , 河北秦皇岛地区是我国另一个赤潮高发区域 , 此前也发生过赤潮 , 并且据报道有消费者一次性吃了大量该海域出产的贝类后发生了中毒 。
怎样预防中毒? 贝类毒素比较耐热 , 一般的烹调加工过程不易将其破坏 。 消费者要想预防贝类毒素中毒 , 应做到以下几点:
· 尽量避免食用赤潮海域出产的贝类产品 。
· 不要一次性大量食用贝类产品 。
· 扇贝对贝类毒素的富集能力很强 , 吃扇贝时应该去除内脏再进行烹调 。
【赤潮为什么会影响吃海鲜? 赤潮是什么】来源:NAXS网 欢迎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